从青春到白发,她照顾瘫痪丈夫25年——记高楼社区居民、“丹阳好人”刘建英

核心提示: 她叫刘建英,是我市高楼社区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25年来不离不弃照顾瘫痪的丈夫与两个孩子。

本报记者 束丽娜

刘建英正在自己超市整理货物。

记者 束丽娜 摄

 

不必轰轰烈烈,不必荡气回肠,默默地照顾你和你的家,看着你,陪着你,一天又一天,直到年华老去,你依然是我心中的那个他。

27年前,她26岁,经人介绍与他相识相恋,步入婚姻殿堂;25年前,他出工时遭遇意外,半身瘫痪,胸部以下没了知觉,极度沮丧。此后,照顾他,撑起这个家就成为她生活的全部。

她叫刘建英,是我市高楼社区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25年来不离不弃照顾瘫痪的丈夫与两个孩子。岁月的痕迹无声地爬上了她的发梢,浸染了她的面容,但她依旧无怨无悔地选择坚守,从青春相爱到现在白首不分离,刘建英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她对于婚姻的忠贞和责任。

飞来横祸

丈夫遭遇意外半身瘫痪

1992年,刘建英26岁,就在这一年,她嫁给了小她2岁的孔秋良。次年,她生下大女儿。两年后,她又怀上二胎。“那时,为尽可能地多挣一些钱,改善家里的清贫,他就跟随朋友去上海做木匠,每日的工钱会比在家多一点。”刘建英表示,夫妇俩虽一个在外、一个在家,可坚信勤能致富的两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分隔两地的思念也得以缓解。

然而,祸从天降。1993年6月1日晚9点多,挺着7个月孕肚的刘建英刚忙活完一天的琐事,上床躺下,便听到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是家里装了电话的邻居,说我丈夫的工友打来电话,让我赶紧去上海,丈夫在做工时从高处摔了下来,住进了医院。”听到丈夫出事的消息,刘建英一夜未眠,第二天一大早便在丈夫兄姐的陪同下来到火车站,乘坐最早的一班绿皮火车奔赴上海。回忆起当时的心情,刘建英一脸哀愁,她表示,因为不知道丈夫的伤势如何,她的心一直揪着,一刻也难以放下。

在4个多小时的车程后,刘建英与丈夫的兄姐在工友的带领下来到上海中山医院,当看到已经被剪成寸头的丈夫虽身着病服但意识清醒,刘建英心中的担心与害怕才放下稍许。四天后,医院为孔秋良进行手术,命是保住了,可下半身却瘫痪了。

肩挑重担

托起全家希望的她“身兼数职”

孔秋良瘫痪后,一度无法接受命运无情的安排,天天嚷嚷着还不如死了算了。刘建英看着丈夫的样子,心里也非常难受。好好的一个家,突然变得“千疮百孔”,她也几乎要崩溃了,可想到家里才2岁的大女儿和肚子里即将出生的二孩,她怎么也舍不得让这个家就这么散了。

手术后,孔秋良仍在医院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术后疗养,刘建英也时刻陪伴在旁。每一天,她都耐心地给丈夫洗脸、擦身、喂食,并时刻关注丈夫的心理状态,时不时地进行劝解。为了让回家后的丈夫好受点,她还特意跑去向医院的护士学习日常卫生医疗护理。

时间是无声的记录仪,记录了刘建英对婚姻的忠诚与负责,也记录了她的诸多辛酸。“丈夫瘫痪初期,我常常以泪洗面。我想大声哭出来,可又不敢当着丈夫和公婆的面流泪,我知道他们心里也很难受。”刘建英带着丈夫回家后,考虑到丈夫的身边离不开人,公婆也到花甲之年,受不得劳累,便萌生了开个小店的想法。生下小女儿后,刘建英找到了当时的大队,租用了村里一个近20平方米的门面房开店,启动资金也是通过多方筹集借来的。

一年过去了,一直卧床休养的孔秋良恢复较好,能够借助轮椅下床“走动”,大脑和言语能力也基本如常,这本是值得欣喜的事儿,可想到两个女儿马上就要入学,今后生活上的各类开销只增不减,刘建英再一次为生计发愁,也再一次萌生了开店的想法,这一次,她瞄准的是经营小吃店。“因为小店规模比较小,生意也一般,从长远来看难以支撑一家的生活,所以就想着在小店旁边再租个店面,经营小吃店。”在村里大队领导与两边亲友的主动关心与支持下,刘建英说干就干,租下了小吃店隔壁一个50多平方米的店面。

小吃店开张后,刘建英让公婆守着原先的小店,自己一个人揽下了小吃店所有的活儿。从天蒙蒙亮时起床择菜、洗菜、切菜,到早午市后清洗锅碗瓢盆、擦拭桌椅,再到夜幕降临后在店内留守,争取多做一单生意,每一天,刘建英都在和时间“赛跑”。“一天到晚都没个闲的时候,回想那时候真的很难”。

就这样,在生活的重压下,刘建英“身兼数职”多年。后来,原先的高楼大队因修建高速公路而被征收,刘建英一家被安置在海宇花园小区,并租用小区一楼的门面房开起了一家70余平方米的超市。本以为借着被征收的契机,开了超市后,全家人的生活可以宽裕些,可令刘建英没想到的是,超市生意并不好做。“本就赚点小利,可这几年丈夫和婆婆先后生病,花去不少,日子过的并不容易。”刘建英表示,因为久坐,丈夫的大腿极易生疮,2017年去南京开刀花费了5万多元,平时也要经常去医院挂水,82岁高龄的婆婆则因时常出现脑梗塞成了医院的“常客”。

自我鼓励

生活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前进的动力

“是她让我坚持下去的,如果没有她,就没有我的今天。”说起妻子,孔秋良百感交集,久久说不出话来,萦绕在他心头的是25年的愧疚和感谢。而在交谈过程中,记者也注意到,刘建英的大女儿一直坐在凳子上,鲜少站起来活动。原来,她的大女儿患有先天性脚部错位,行动不太方便,所以也在自家超市看店。

“虽然日子过得很艰辛,可两个女儿带给我许多欢乐,更带给我希望。”刘建英表示,以前为了让女儿们上学,她一点一点攒着辛苦钱,如今,大女儿在超市帮忙,小女儿也大学毕业,踏入社会,相信今后一家人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最重要的是,一家人能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不能跟别人比,要跟自己比。你看,我现在都住上楼房了。每一点点的进步都是我前进的动力,而且只要家人都在,我就知足了,其他东西可以慢慢来。”

为了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宣传普通群众平凡的先进事迹,本报推出《新时代文明实践·好人故事》专刊,旨在建立榜样示范作用,以促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如果你的身边有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信友善、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事迹真实感人,身边群众认可度高,可以与我们联系。

联系电话:86983110 13913429001 18705291059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