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丹阳,就是把握发展良机——中日(丹阳)产业融合发展论坛侧记

核心提示: 青翠仲夏,开发区精英云集,中日(丹阳)产业融合发展论坛在业界的期待和瞩目中拉开帷幕。

本版撰稿、摄影 蒋玉 通讯员 开轩 

青翠仲夏,开发区精英云集,中日(丹阳)产业融合发展论坛在业界的期待和瞩目中拉开帷幕。

这是一场智者的对话,这是一次思想的碰撞。

“来,我们交换下名片,方便日后联系。”6月18日下午,离中日(丹阳)产业融合发展论坛开始还有10分钟时间,会场内已是人头攒动,参会的不少丹阳企业家与日本企业代表正热烈进行交流探讨,加深了解,寻找合作机会。由于语言不通,现场的翻译特别抢手。

“中日两国之间经贸往来频繁,产业互补性强,与丹阳开展合作,是维护中日友好经贸关系的一张靓丽名片。”论坛上,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矶俣秋男用流利的中文表达了对深化合作的期盼:“在丹阳投资兴业的日资企业业绩,已经超过了他们在日本总公司的业绩。眼下,中国汽车市场也远远超过了日本的汽车市场,去年,日本汽车销量为500万辆,而中国则达到了2800万辆,因此,我赞成更多的日企来到中国,来到丹阳,把握住这难得的机遇。”

据悉,我市现有汽车零部件企业超过1200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超600亿元,是全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在此基础上,为提高产业制造能力,延升产业上下游,补足产业短腿,开发区联合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共同打造日本零部件产业园,学习日资企业的工匠精神以及精细的管理能力,促使丹阳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鼓励企业做精、做强、做大。目前,日产园一期已于2012年7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开园以来,已入驻日资企业23家,11万平方米厂房全部被租用,在日本汽车零部件产业界掀起了“丹阳旋风”,成为广大日资企业投资中国的首选地。

“经济合作一直是日中关系的基础和动力。我们要清醒认识到中日经济关系的新阶段,共同努力构建符合新时代需要的中日经济关系。”现场,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小栗道明从华东地区经济概况和长三角一体化、江苏省日资企业现状、中国消费市场现状、中日关系展望等方面给在座听众来了一场“头脑风暴”。

推动中日合作,企业是主体。如今,丹阳企业正积极走出国门,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生力军。“企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实践者和受益者,企业家精神尤为重要。”论坛上,有丹阳企业负责人这样感慨:“日本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什么强大,关键在于他们的中小企业往往聚焦某个特定细分领域,保持定力坚守主业,花大量时间沉淀、积累,丹阳企业家要学习日本企业家专注创新的毅力,让传统产业也能结出高科技之果。”

光精工株式会社专务董事西村昌能表示,此次参加论坛,他希望能开发一些丹阳的新客户,实现互惠共赢。据他介绍,光精工株式会社的主要制品万向节销量长期在日本居首位,并且主要为丰田及三菱、本田、马自达等汽车公司提供配套服务,该企业第一家分公司设立在了天津,而丹阳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成为了他们进驻中国的第二个城市。“为顺应当下的节能减排趋势,今后我们将致力于开发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西村昌能这样说道。

“企业来投资,是对我们的支持,更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要把企业的事当作家事,把客商当作家人,以‘店小二’的精神,全力做好企业的服务工作。”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束克之的话语掷地有声。

栽好梧桐树,才能引凤归来。今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将一如既往关注、支持日产园的建设和发展,按国际化的标准为入园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努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持、创造更好的条件、营造更好的环境。继续完善园区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加快产业交流合作,不断增强园区的竞争力和品牌美誉度,推动园区效益、规模、质量实现大提升、大跨越;始终把企业发展作为自己的事业,把企业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来对待,全力以赴地支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积极开展“暖企行动”,入企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现况,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真正让企业感受到管理部门的关心和爱护,为企业的大发展、快发展创造条件、提供便捷。

短暂的一天结束了,但有关于中日产业融合发展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讲述。近年来,开发区日产园发展势头强劲,正在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省级高新技术企业”“销售额超万亿企业”“连续四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超50%”一项项荣誉的认证让园区发展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