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打铁匠:不希望后人继续从事这个行当

核心提示: 提起打铁这个行业,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起“叮叮当当”作响的打铁铺,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打铁这门古老的手艺,已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打铁铺更是难觅踪迹。

本报记者 萧也平 魏郡玉

编前:提起打铁这个行业,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起“叮叮当当”作响的打铁铺,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打铁这门古老的手艺,已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打铁铺更是难觅踪迹。

本版撰稿 魏郡玉 摄影 萧也平

在导墅镇里庄村还有这样一家打铁铺,一位71岁的老铁匠用自己的行动和执着,诠释着这个古老的职业。岁月荏苒,在叮当的打铁声中,他头上的青丝渐渐变成白发,不知不觉就打了一辈子的铁。

当记者走近杨书孝老人的打铁铺时,时不时地会听到“叮叮当当”的响声。杨书孝老人虽然年逾七旬,但看上去精神矍铄,容光焕发,说话爽朗。随老人进到打铁的屋子后可以看到,这间打铁店面积并不大,只有十几平方米左右,设施十分简陋,屋内摆放着各种打铁工具,墙边堆放着回收的钢筋和乌黑的煤炭,房间里还有铁炉、风箱、铁镫、大锤小钳、铁砧锉刀、钢剪火夹……打铁工具一应俱全,地上摆放着一些已经加工好的铁铲、铁锹等铁制品。

“我接触这一行已经有50多年了,我从18岁开始就进入当时的市农具厂学习打铁的手艺,后来农具厂改制,我就出来单干了。”杨书孝感慨道,以前想要学习打铁技术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打铁不仅是力气活儿,也是技术活。只见老人将半成品的铁块放到烧旺的炭火里,不时在上面添加些碎炭,几分钟后,左手迅速用铁钳将其转移到大铁砧子上开始锻打。一串“叮当”声响后,铁器渐渐成形。杨书孝称,每打造一个农具,需要经过烧火、捶打、育弯、培刃、成型、淬火和打磨等十多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

“近几年打的农具很少了,主要给镇江的一家农具店供货,也经常为一些工厂做点铁制品加工的活。”杨书孝坦言,随着社会的进步,打铁这个手工技艺逐步被先进的机器所取代,生意也越来越冷清。

或许有一天,这个手艺就失传了。对于这点,杨书孝老人有着自己的坚持,“打了一辈子铁,我不想也不愿丢掉这门手艺。”他随即补充道,“打铁这项手艺的确从古至今流传千年,在我们这一辈失传的话真的很可惜,但我不后悔,因为打铁真的很辛苦,又脏又累,属于社会底层低级的工种,我不希望年轻人还从事这个行当。”

责任编辑:汤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