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曾出土楚国金币——爰金

核心提示: 郢爰金币的出现,对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生产、商品交易活动及我国货币发展史都有极大的帮助。

胡世平

楚国金币——“郢爰”

 

丹阳在春秋战国时期曾属吴、越、楚等国。1958年下半年修筑沪宁铁路复线时,陵口乡漕塘村农民在大泊乡路段施工掘土时,曾经挖出两块楚金币——“郢爰”(yǐngyuán),共重385克,厚约0.4厘米,含金量达98%,其中大的一块重240克、长4.4厘米、宽6.5厘米,正面铸造有十多个整齐的似图章样的印文;小的一块重145克,长3.8厘米、宽5.2厘米,正面铸造有六个斜方形印文,金币上的印文“郢爰”两字都是横书篆体。郢爰呈扁平形,由十六个小方块连成一大块,在使用时,可整版使用,也可根据需要按印文切割成不同重量的大大小小碎块,称其重量,故称为称量货币。这次发现的两块楚金币,边上都有明显的剪凿痕迹。目前这两块楚金币大的陈列在南京博物馆,小的陈列在北京博物馆。郢爰金币的出现,对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生产、商品交易活动及我国货币发展史都有极大的帮助。

“郢爰”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货币。楚国是我国古代南方的大国。春秋中期,是楚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先后有楚成王、楚庄王等著名的国君在位,楚庄王是楚国历史上著名的和最有作为的国君,他励精图治、选贤任能、虚心纳谏、改革内政,曾问鼎中原,完成了楚国的霸业,成为名留千古的春秋霸王之一。楚庄王重视经济发展,春秋时期,楚国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为市场提供了相当数量的生产资料,促进了商业繁荣。商业的发展,必然需要商业媒介物——货币。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自古就以出产黄金著名,春秋中期商品市场需要“大币”,用铜铸造货币重量大,有些货物的重量甚至抵不上铜币的重量,不便于携带,清点钱币的数目也不方便,这样就面临选择大币的币材问题,当时可供选择的大币的币材,有珠玉、龟板、黄金等,但龟板和珠玉无统一规格,不便使用,最理想的大币币材当属黄金。黄金本身是具有使用价值的贵金属物质。可以切割,不锈不腐,便于保存,是一种天然的贵金属币材料,所以,楚国的黄金便从千千万万种商品中游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即货币。

春秋晚期,楚国统治阶级贪图享受,奢侈逸乐的风气日盛,亦为爰金金币诞生的促进因素。

爰金的最后消亡是由于汉武帝实行“算缗”的抑制政策,沉重打击了商人,没收了大量的爰金,改铸麟趾金与马蹄金,导致了爰金最后退出商品流通领域。

西汉时期汉武帝因连年对匈奴作战,民不聊生,财政困难。而大商人财力雄厚,不仅不支持,反而乘机囤货逐利,使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化。汉武帝决心采取“算缗”政策予以打击,大量没收商人财产,因此社会上流通的商人手中的爰金也几乎被没收殆尽。从此黄金货币的形态,一律改为麟趾金及马蹄金,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由此爰金除有储藏手段外,其它货币职能均已丧失。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