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水稻生产向“绿优高”发力

核心提示: 水稻落谷已在我市各地陆续展开,记者昨日在珥陵镇中仙村明鹏家庭农场看到,农场主唐黎明和员工正使用流水线进行育秧。

当前水稻生产面临农资价格高、稻谷价格低、效益下滑增收难等问题,如何推进粮食结构优化,提升质量效益?

我市水稻生产向“绿优高”发力

本报记者 须俊 通讯员 玉兰

水稻落谷已在我市各地陆续展开,记者昨日在珥陵镇中仙村明鹏家庭农场看到,农场主唐黎明和员工正使用流水线进行育秧。他说:“我的1000多亩水稻将全部采用优质稻米品种,部分冬季休耕田块将提前实施机插秧作业。今年,我要利用自己的精米加工生产线推进绿色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力求高质高效,打响‘丹唯’大米品牌。”

当前水稻生产面临农资价格高,稻谷价格低,效益下滑增收难等问题,如何推进粮食结构优化,做好水稻增收文章?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我市水稻生产要以市场为导向,品牌兴稻,效益惠农,生态优先,调整种植结构,转变生产方式,着力建设绿色稻米生产基地,培育优质稻米向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提升稻米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水稻产业转型升级。

据市粮作站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市水稻生产的目标任务是: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48万亩左右,单产630公斤左右,总产30万吨左右。以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为抓手,质量和效益并重,选用优良食味水稻品种;开展商品化集中育供秧,推广以机插秧为主的全程机械化;推广绿色生态栽培,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调整种植结构提质增效,因地制宜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水稻+N种植模式;建设绿色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培育优质稻米品牌,推进产业化发展。

优化品种布局,推广优质品种。今年我市水稻品种推广以高产和优质食味品质相结合稻米为主。水稻主推南粳5055、武运粳31、南粳52,搭配南粳9108,示范种植宁粳8号、南粳3908、武运粳80。各镇品种布局将坚持“一主一辅”原则,做到因种栽培,严禁推广跨区域、未审定的品种。扩大优质食味稻米品种的种植,因种栽培,调优品质。引导种植大户按照早、迟搭配的原则选用品种,以利调节茬口,实现稻麦周年高产。休耕农户要充分利用休耕田,及早安排水稻播栽时间,既利于调优品质,也有利于为下季争早茬口,真正做到提质增效。

发展集中育供秧,规范育秧技术流程。俗话说“秧好半熟稻”,培育壮秧才能在栽插到大田后早生快发,奠定良好的苗情基础。“集中育供秧要规范育秧技术操作流程,育秧前做好精准规划,规模要适度,充分考虑栽插能力与天气变化,分期分批育秧,育好秧,切实提高育秧水平和秧苗素质,避免育秧失败,确保在6月25日前全市大面积栽插结束。”粮作站负责人说。

推广精准高效集成技术,促进水稻稳产提质。在水稻生产上突出耕、种、收、管“全环节”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集成。集成推广激光精整、机械化播种、集中育供秧、精准施肥、绿色植保等智能化、集约化、一体化绿色节本高效技术,总结“最适”种植规模、“最少”药肥用量、“最省”人工投入、“最大”综合效益的绿色生产模式。

围绕提升质量效益,推进水稻种植结构调整优化。今年,我市将因地制宜示范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如“稻-鸭共作”“稻-小龙虾共作”“稻-鱼”“稻、鸭+牧草、鹅”生态循环种养等,建立规模种养基地,生产绿色、有机稻米。并通过扶持引导生产者、经营实体等组建联合体,实行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合力打造优质绿色稻米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实现品牌溢价,提高效益。需要提醒的是,稻田综合种养的农户要有一定的养殖基础和经营管理能力,切忌盲目投入。

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建设优质稻米产业化基地。围绕生产可持续发展理念,我市继续推进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通过高产创建等项目带动,扶持引导规模大户、家庭农场、新型经营主体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结构调整,产销对接实现优质优价。全面使用优良食味品质稻米和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技术推广,高标准建设一批优质稻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产业化示范基地,推进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订单化种植,注重打造优质稻米品牌,加快品牌建设力度,做到品牌兴稻,提升本地优质稻米市场竞争力,延伸产业链,提高种粮经济效益。

此外,我市还将加强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技术指导与服务,促进关键技术普及,提高规模化生产水平和规模经营效益。

 

责任编辑:汤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