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对解放军的记忆

核心提示: 我的老家在丹阳县城北五里的一个村子里。一九四九年,这一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

■史荣坤

我的老家在丹阳县城北五里的一个村子里。一九四九年,这一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这一阵,村民都纷纷传着,说共产党的军队要过江了。

那一天,北边隆隆的炮声响了一夜。住在村里三个多月的国民党“雄风”部队已于前夜向南撤逃。村民们在不安中等待,家家都闭着门,也不敢大声说话。快天亮时,村前大路上响着大队人马匆匆向南去的脚步声,一阵又一阵,源源不断。天亮后,村里响起了敲门声:“老乡,老乡请开门,我们是解放军,就是当年打日本鬼子的八路军、新四军,是一家人。”村民们在惶惶不安中开了门。见到眼前的军队个个风尘仆仆,军人们还穿着棉衣,满头满脸的汗水,满脸笑容。经协商,部队大部分住在村民家闲置的柴房和堂前,地上铺些稻草打地铺。

部队驻扎后,很快村民也不害怕了。这些当兵的都讲着南方人不易听懂的北方话,因此村民们叫他们“侉子”。“侉子”们对人很和气,开口就是大爷、大娘、大伯、大婶、大哥、大嫂。还帮老百姓扫院子、挑水。借村民的锅灶做饭总是让主家用过再做饭。所用柴草都按斤付账。开会学习要用桌子和凳子都开口借,用过及时归还,连连打招呼。村里来了部队的宣传队,墙上贴了许多红色、绿色、黄色的标语。还教村民唱歌,“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我学会的第一支歌。宣传队大部分是女兵,她们剪着短发,当地人称“二刀毛”。慢慢地村里的大姑娘和小媳妇也敢于和女兵讲话,关系愈来愈融洽。

一天,我家门口来了一队解放军,还有骑着马的。原来是部队首长来看新四军家属。有人告诉奶奶说我们的团长来看望你们。奶奶紧紧抓住首长的双手像见到儿子一样。她向首长倾诉对儿子的思念。指着我对首长说,这孩子还未出生,他爸就离开了家,今年六岁了还未见到他爸。团长一把把我拉过去抱在怀里说:“咳,原来这儿还有一个小八路。”从此,村里的大人和小孩都叫我“小八路”,甚至几十年后回老家,还有人说小八路回来了。部队首长安慰奶奶说,老人家你放心,你的儿子会回来的,耐心等着吧(十几天后,我家接到父亲托人捎的便条,说他所在的部队从江阴过江正向南进军)!部队首长见我面黄肌瘦,就对随行人员说,这孩子受苦了,它是我们解放军的后代,你们要好好照顾他,炊事班有什么好吃的,都给他留点。于是我这个天天吃大麦粥长大的孩子也能吃上白面馒头了。部队吃肉,我也有肉吃。团长有时来看我,还把我抱上马背在乡间路上溜达。天热了还叫警卫员带我到池塘玩水。这一段日子是我出生以来最快乐的日子,使我感到父亲般的温暖。

部队在村里住了二十多天。一天部队首长来跟奶奶告别,部队出发准备去解放上海。我恋恋不舍地跟着团长向车站方向走去,不愿回家。团长把我抱上马一直到火车站,直到火车要开了才叫警卫员骑马把我送回家。我一生过了七十多个春天,但最值得记忆的是那一个春天和骑白马的解放军团长。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