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前的清明节记忆

核心提示: 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我村组织大家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强身健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也有用大秤“称猪”,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我村组织大家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强身健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也有用大秤“称猪”,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我7岁时,哥哥金祥(10岁)跟随父亲,手提菜篮子装着上坟供品,父亲扛着铁锹,走了半里土路来到山沿头祖宗坟山前,父亲用铁锹挖坟帽,我和哥哥搬坟帽,每个坟帽上中间夹一张黄色钱笈,插上一根杨柳条,父亲用铁锹铲草皮修理好坟墓。我们在坟前摆好供品,供品有红烧肉、红烧鱼、豆腐、豆腐干、百页、大蒜烧粉块、油煎鸡蛋等七道菜。同时有五只小杯、三只盛米饭,两只杯倒上黄酒,点着香蜡烛、磕完头、烧纸钱(有金元宝、银元宝、黄道纸币、有洞的钱笈),放鞭炮。

收拾完毕之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回家。这时候,父亲围腰布上灶忙于烧中饭、炒菜,母亲忙着烧锅。11时半,父母在家中一张抽屉台上挂着一张祖宗画像进行祭祖仪式。只有过清明节,我们才能吃到鱼肉饭菜。

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童时的秋千多用树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我小时候,大村刘七斤家前有棵大白果树,大人们帮我们以大白果树枝为架,系上两根麻绳上加好踏板的秋千,左右两人合力向前一推,用力越大,秋千就来回越荡越高,大家心情越欢乐。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村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清明节,我的小伙伴刘六根、刘尔福、刘生根、刘宝荣、刘全林、刘荣和、刘荣龙,刘福正等8个伙伴,组织起来到附近的大小白洋湾、后河阳、下岸头、马塘干、普市诸多村庄游玩,最有趣的是一起来到农家红花草田里排成一字式在草田打滚,玩得很开心。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一直流传至今。

清明前后,我跟着金如、金祥两位大哥,在村前屋后,塘边挖塘,放些肥料,栽培楝树、榆树、锯树、柳树,我们先挖好塘,施点肥,我专门扶树让他们培土、浇水。做到栽树、浇水、除草、灭虫等既栽好树,又管理好树。50年后楝树高大粗壮,我儿子结婚,锯掉屋后几棵大楝树,打成八仙桌、椅子、床、柜。植树好处多,楝木家具真的很实用。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儿时清明节,我和小伙伴刘六根、刘荣和、刘书龙、刘忠宽经常在一起到大洛山脚下一块广场上踢球,这是我们最喜爱的一种游戏。

大秤“称猪”每年清明节,村上诸多男女老少都聚集到村中心刘敖耇家去“称猪”。刘竹根拿来一杆大秤,用麻绳扣牢秤钮系在楼楞上,两批人进行“称猪”。先是幼童,大人将我们抱起来放到一只小箩里,将箩绳打个十字结,挂到秤钩上逐个称出体重,刘竹根专门负责看秤,再次就是大人们,他们用双手抓牢秤钩,双脚跷起来去称体重分量,有的妇女头上还戴上杨柳球结,看着很美丽,又有清香味。清明节“称猪”,寓意是称掉全年人生晦气,祈福平安。

放风筝也是童时清明节的活动。每逢清明节,我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我扎的风筝有八角形、斗箩形、蝴蝶形三种。夜里放风筝时,青年学生刘云白在风筝下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星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我村富家儿子刘金耇,他年轻体壮,他和几个要好的小兄弟共同扎了高3米,宽2米半,有农家所用的牛车盘那么大的一只大风筝,令人记忆犹新。弯脚是稻草绳,撑脚是竹竿,牵线全是小拇指粗麻绳。先把牵绳拴牢在一棵大树根部,两个人护送风筝,五个人拉扦,一扦刘高儿拉着牵绳飞跑,二扦刘书春同样飞跑,三扦刘和庚肩背牵绳飞跑,四扦刘金春,五扦刘两瑞祥同样肩背牵绳飞跑,直至风筝放上蓝天,风筝牵绳上挂上一串串小灯笼,夜间闪烁星光,相当好看,风筝上还装风吹葫芦响声器,非常动听。过时,大风筝搁置在他家专用牛车房里。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