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产品不等同于储蓄理财

核心提示: 商业银行的储蓄、理财产品给市民们理财带来了实惠和便利。然而,很多商业银行的银保产品也被很多市民当成了储蓄和理财产品来购买,有的还带来了资金损失。殊不知,银保产品实质上是保险产品,有着特定的风险。连日来,记者接到了数起关于银保产品的投诉,值得市民们提高警惕。

本报讯(记者 嘉瑛)商业银行的储蓄、理财产品给市民们理财带来了实惠和便利。然而,很多商业银行的银保产品也被很多市民当成了储蓄和理财产品来购买,有的还带来了资金损失。殊不知,银保产品实质上是保险产品,有着特定的风险。连日来,记者接到了数起关于银保产品的投诉,值得市民们提高警惕。

市民马女士说,自己年初在一家银行存钱时,听银行一位穿制服的工作人员介绍,有一款理财产品每年交2万,5年以后就有现金返还,收益率比银行存款利率高不少,而且当场买的话还可以送价值200元的礼品。

马女士说自己以为是银行理财产品,就稀里糊涂地买了,等签合同时才发现落款是某保险公司,而且必须要交满5年。她本来想把这个产品退掉的,后来觉得有礼品拿,这些是闲钱,再加上以为保险应该能保本,就没有退。“那个工作人员看起来像银行的,也不说自己是保险公司的。他卖的是保险而不是银行理财,也不告诉我退保会有什么风险。幸亏我不等这10万元用。”马女士提起这事还有点不高兴。

无独有偶,同样在银行购买了保险产品的张大爷,最近也遇到了糟心事。他三年前在某银行购买的银保产品,今年3月初到期。然而,就在他到银行准备取出本金和利息的时候,却被告知他买的是保险产品,有百分之五的本金损失。这下,他可傻眼了,眼睁睁看着养老钱赔了本。

其实,像马女士和张大爷这样的例子并非少数,近年来,很多市民将银保产品当成了储蓄和理财产品来购买,根本不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用途,最终承担了不为其所知的风险。

“不少市民以为是理财产品,买完才知是保险产品。这方面,老百姓存在着不小的误区。”丹阳人行金融服务二部陆卫东主任分析道。首先,银行人员与保险公司人员着装不同、挂的标牌不同,但多数市民不会太注意,往往将驻点保险人员误当作银行人员。其次,储蓄的“存钱”与保险的“存钱”是有区别的。有些银保产品号称年化收益率达5%-7%,实际上只有2.8%-4%,银保人员还送些小礼品,这都会让消费者产生误解。再次,银保产品有风险保障,而储蓄和理财产品没有风险保障,但银保产品需连续数年缴费,一般有三年期、五年期、十年期。比如年缴保费1万元、连续交5年,如果1年后投保人要“取钱”(实际叫退保),那么1万元本金就有损失了。

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保险公司都与商业银行有合作关系,或在银行委派专门人员销售银保产品。这些银保产品以分红险为主,传统的银保产品如投连险、万能险已比较少。对于有现金流、财务稳健的家庭,购买一些分红险产品也没有坏处,可以用于家庭理财及保障,一般拿出家庭资金的10%-20%买分红险比较适宜。

然而,银保产品终究姓“保”,而不姓“银”。丹阳人行和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醒广大市民,在银行储蓄或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仔细查看合同具体条款,有无保险的字样;一旦遇到被保险人员忽悠或在不知情状况下购买银保产品的情况,可以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进行投诉和举报。特别注意的是,市民们一定要保存好相关购买材料和凭证,作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有效法律依据。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