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墅民间奇才杨海荣

核心提示: 杨海荣,1901年生,导墅镇东褚村人。他未进校读过一天书,却是东褚村民公认的民间奇才。

■傅益民

杨海荣,1901年生,导墅镇东褚村人。他未进校读过一天书,却是东褚村民公认的民间奇才。

有“医酒”绝技的高级酿酒师

杨海荣出生于酿酒世家,由于种种原因,未入过一天学,自幼随祖上以酿酒为生。由于他记忆力强,善于细心观察,不断总结和积累,在酿酒如林的里庄、丹阳地区脱颖而出,成为远近闻名、独树一帜的高级酿酒师。20世纪60年代,里庄酒厂被丹阳酒厂兼并,杨海荣被吸纳为丹阳酒厂酿酒师。一天,丹阳酒厂一批数千吨的黄酒因酿造中不慎引起酒质病变,生白花而变酸。为了消费者的健康,也为了诚信于民,确保丹阳名酒的信誉,厂长下令,让年轻职工将变质的酒全部倾倒掉时,适被路过的杨海荣碰见。杨海荣用手指蘸酒品了一下,便立即叫停倒酒,说出了令厂长和众酿酒师瞠目结舌的话语:“此酒质地很好,虽因不慎已经染病,但未病入膏肓。只要我用药悉心给予治疗,定可以让这些酒起死回生,复变成香甜可口的佳酿。”杨海荣“诊酒”,似名中医为病人把脉诊疗。众人以为杨海荣在吹牛皮,厂长以为杨海荣在说笑话,命人继续倾倒。杨海荣见状,急了,迅即制止。旋而采用科学方法,加入适量元素,使变质的酒产生中和反应后,顷刻变成了晶莹剔透、浓郁香甜的美酒。酸酒变成美酒,杨海荣“医酒”这一神奇举措,令众酿酒师折服了。厂长见状惊喜地赞叹:杨海荣不愧是酿酒之王。他不仅救活了厂里的数千吨黄酒,挽回了经济损失,而且有“医酒”的高超绝活。这足以说明,他的酿酒技术已达到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地步。自即日起,大家一定要拜他为师,像他那样善于钻研,精益求精,酿造出更多更好的美酒,使丹阳黄酒名扬天下。杨海荣自“医酒”成功之日起,美名远扬,成了丹阳酒厂唯一一位德高望重的“巡酒师”“督导师”“验酒师”。他和原里庄万兴昌酒业的赵瑞大等酿酒师一起,为丹阳黄酒、封缸酒在20世纪60~90年代多次获省优、部优奖和国家、国际金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直到年届七十,这位丹阳酿酒界的功勋元老,厂方才依依不舍地让他退休返乡。

博古通今的“说书先生”

杨海荣自幼聪慧好学,记性超强,悟性极高。成人后,他具有常人无法比拟的良习和神奇之处。他酿酒无数,却从不喝酒;他熬夜无数,却终身不抽烟。凡事他礼让在先,从未与人争执、吵过架。尽管他未入学读过书,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中国四大名著,《隋唐演义》《七侠五义》《岳飞传》《杨家将》《封神榜》等历史小说,他均能如数家珍,倒背如流。只要你引起上句,他便能顺畅地接讲下句。就是村里数百户人家十年内所贴的门对(春联),只要你说出上联,他能很快地对出下联。无论春夏秋冬,只要一有空闲,杨海荣便利用茶余饭后,坐在东褚村中最热闹的三块头石头处,一板一眼、慢条斯理却又抑扬顿挫、滔滔不绝地为村民讲述着各类动听的历史故事。其时,男女老少、数百人或坐或立,里三层外三层,将他围得水泄不通。杨海荣说书,叙述之细腻,讲述之生动,可与著名评书演员王少堂、袁阔成相媲美,引人入胜,令人陶醉。他说书时,常引得听众前仰后合、捧腹大笑。女的吃完饭忘了洗涮锅碗,男的喂猪忘了再给添食,尤其是一些手抱婴儿的哺乳妇女,听得入神,待到怀中的孩子饿得嗷嗷直叫,双脚乱踹,方才想起要给孩子喂奶。

渊博知识从何而来?

那么,杨海荣未读过一天书,他的渊博知识从何而来?人们百思不得其解。杨海荣面对人们的质疑,微笑着说:我的知识用心得来,下苦功得来。最初,由识门对(春联)开始。江南水乡东褚是个大村庄,住着数百户人家,每年家家户户都有贴春联的习俗。因春联是各户的门面,每家都十分重视。春联内容的选择都是精挑细选,由字写得好、有名气的大先生来写,因而春联的字迹隽秀,内容丰富多彩,这极大地激发、吸引着杨海荣识字的兴致。加上杨海荣有过目不忘的神奇智商,通过学识春联,他真正理解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含义。于是,他更加刻苦、认真地学识字,广泛地博览群书,了解各类书籍的内涵和深刻含义。他从起初的逐字鉴别、上挂下联、逐句连贯判定识字,发展到后来的日积月累、掌握了识字技巧,能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再到后来,终于在知识的海洋里能融会贯通、博览群书、自由遨游。最终成为村中一位集识字多、阅历广、德行好、说书佳、酿技高于一身的旷世奇才。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