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见闻②】 村里多了三个“微家”

核心提示: 过去一年村里有了大变化,尤其是多了三个‘微家’,有‘党员微家’、‘生态微家’和‘文化微家’,给我们的业余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大家哪还有心思去玩牌啊。”张永兴的父亲张国新一脸欣喜地说道。

【回乡见闻②】 村里多了三个“微家”

记者 束丽娜

【回乡见闻】2019年2月5日,正月初一。 

早上10点,访仙镇红光村内人来人往,大家互道新年祝福。在外工作的张永兴为避开高速行驶的高峰期,特意选择在正月初一携妻女回到老家与父母团聚。“咦,往年这个时候大家都上牌桌了,今天怎么都往那三户人家跑?”陪着父母拜完年后,眼瞅着乡邻们都往三户村民家里跑,张永兴疑惑地问道。“忘了告诉你,过去一年村里有了大变化,尤其是多了三个‘微家’,有‘党员微家’、‘生态微家’和‘文化微家’,给我们的业余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大家哪还有心思去玩牌啊。”张永兴的父亲张国新一脸欣喜地说道。 

【新闻回放】去年7月6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三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并在全国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域中选定了12个省份的51个县作为首批试点,江苏省有8个县入选,我市是其中之一。 

据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新时期统筹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的综合性活动阵地。作为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乡基层综合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承担着思想文化传播、行为文明践习的重要任务。 

面对如何建设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这一新“课题”,我市坚持试点先行,明确了“四级纵轴、五大平台、一支队伍”的建设目标。其中,“四级纵轴”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镇(区、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自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岗;“五大平台”即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与健身体育服务平台;“一支队伍”即打造以志愿者队伍为主体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高效运行的文明实践队伍,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突出服务功能,通过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的工作,让群众“看得见、听得懂、有认同、愿参与、真点赞”。 

被确立为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站后,访仙镇党委政府创新为群众服务方式,以打造多个“微家”搭起了与群众的“连心桥”。 

QQ图片20190205165323

【实地走访】 “村里的老党员越来越多,以前开展党支部活动都得跑出村,自从有了‘党员微家’,就方便多了。”村民张万翔道。 

2018年12月底正式对外开放前,“党员微家”还只是82岁老党员张长兴的私人住宅。但在访仙镇红光村被确立为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站之后,为了力图让村民的精神“富起来”,共同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张长兴的老宅便被派上了新用场。 

“村干部找到我,说为了避免让红光村的老党员们在开展党支部活动时来回奔波,想在村内找一户老党员的民宅,对其进行简单改造,作为基层党组织开展相关活动的最前沿阵地,我一听就觉得是件好事,支持。”张长兴表示,自从自家住宅的一楼被改造成鸾集翔村的党员活动室后,每天都有村民来这,大家坐在一起看看书、读读报,能及时知道党的好政策,村里有什么大小事情,聚在一块说说叨叨也就解决了,“有老党员们带这个头,村里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模范性,不愁发挥不出来,村民们有什么需求也都主动来找我们帮着调解。”在张长兴看来,自从有了“党员微家”,不仅党员活动的开展更丰富顺利,邻里间的走动也更频繁友善。

除了“党员微家”,红光村的“文化微家”、“生态微家”同样颇受村民欢迎。今年70岁的老党员张鲤庭是一名资深的乒乓球爱好者,为此,他在家里自建了一个简易的乒乓球室,平日里邀上三五好友到家里切磋球技,附近的村民也会把孩子送来学打乒乓球。“去年10月底,村干部找到我,商量着把我这里建设成‘文化微家’,让村民们多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我当然支持。后来,村里不仅给我这里添置了书柜、书籍、象棋、桌椅等硬件设施,还经常在这里开展像读书会、乒乓球友谊赛、剪刻纸小课堂等一些文体活动,吸引了更多的村民参与。”当看到“文化微家”启用后,村里放下了饭碗就上牌桌的人少了,来微家看书、下棋、打球的人多了,张鲤庭心里满满的满足感,“现在,我这个小院不夸张地说,已经成了周边邻居茶余饭后休闲锻炼的第一去处,这不仅满足了我的爱好,村民们也获得了满满的幸福感”。 

“村民的参与度、反响如何是我们原先最担心的事,没想到在之后的走村入户过程中却出乎意料地顺利。”志愿者李欢全程参与了访仙镇红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三个“微家”的建设,对于村子以及村民们在建设前后的变化,她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在红光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有一个家风家训馆,前期我们向村里的1000户住户征集他们的家风家训,原以为村民们会不配合或敷衍了事,结果大家不仅配合,还很慎重地结合了自家特征给出各自的家风家训。”孙国良就是这群热心村民之一,从志愿者入户征集家风家训,到家风家训馆的建造,再到挑选家风家训入墙,每隔一两天,他总会来到红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占的建造现场,向志愿者或村干部们进行询问。 

如今,占地300多平方米的红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村里的三个“微家”已经成为红光村村民的新去处。休闲的白日,大家去三个“微家”内活动活动;夜幕降临后,则来到实践站所在的广场和长亭上,或这闲庭漫步,或随着音乐跳起广场舞,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村民们“心有所系、情有所寄”的精神家园正在形成。 

责任编辑:汤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