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烟标大变化

——六旬老人收藏烟标50余年彰显时代缩影

核心提示: 在我市,有一位痴迷于收藏烟标的老人季航泰,50余年来,他总共收藏了三千多个品种,可谓是种类齐全,名目繁多。

小烟标 大变化

——六旬老人收藏烟标50余年彰显时代缩影

本报记者 魏裕隆 通讯员 许秋萍

QQ图片20190123090448

32

记者 裕隆 摄

 

烟标是香烟制品的商标,俗称烟盒,有世界四大平面印刷收藏品之一的美誉。在我市,也有一位痴迷于收藏烟标的老人季航泰,50余年来,他总共收藏了三千多个品种,可谓是种类齐全,名目繁多。

少年开始热衷收藏烟标

走进季航泰的家中,打开季航泰的烟标册,他收藏的每一个系列,都有不同的烟标品牌,按地名、江河湖海、交通运输、军事、工业农业、动植物等命名。“在物质条件贫乏的那个时代,没有电视,没有手机,男孩子大都是玩弹弓、玻璃球等。我在上小学的时候,看到烟标上的图案花花绿绿,觉得非常有趣、很好玩,就开始收集起来了。”63岁的季航泰头戴黑色针织帽,面目慈祥,尤其是腮帮连着鬓角的一缕花白胡须,有种仙风道骨的感觉。季航泰收集烟标是从捡和讨开始的。平时走在大街上,只要看到被丢弃的烟标,哪怕是被人揉成团变形了,他也捡回家整理平整。看到有人在抽香烟,发现是没有见到过的烟盒,他就会恳请对方把烟盒子送给自己。他回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丹阳人比较流行抽3角6分的大前门、2角8分的飞马、1角3分的勇士、2角2分的劳动、6角2分的凤凰等。

改革开放后,烟标收藏渐渐火热了起来,也是从那个时候,季航泰开始关注各类烟标,真正有了收藏意识。“收藏刚起步的时候,我一有时间就关注各类烟标,还发动亲戚朋友、单位同事帮忙找。同事们知道我喜欢烟标,去外地出差时都帮我留意,发现了新鲜的烟标就给我带回来了。”季航泰说,从收藏角度而言,以早期标和套标最有收藏价值。季航泰介绍自己原先一直收藏金陵十二钗套标,还差一两个标就齐全了,他不光是四处找人打听,还到各地寻找,前后花了整整六年的时间才把套标集全。

每个烟标代表着不同的时代缩影

季航泰老人收藏烟标,从各式各样的烟标中品味其中的文化。他说,有些烟标,其实是反映了某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早期标主要是软标,指建国后至中烟标出现之前这段时期的烟标。特点是繁体字较多,有公私合营标、地方国营标。到了上世纪80年代,由于带“R”和带“焦”标的出现,烟标进入了又一个收藏时代,一枚烟标因“R”“含焦量”的位置上下左右不同,字体大小粗细不同,带不带圈和圆圈还是方圈,以及“含焦量”的字样在位置的主、副、左边、右边、低版上的不同,加之字体大小粗细不同等等,烟标的种类和数量猛增,对标友来讲应接不暇。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物质条件充裕了,相应的卷烟公司的产品也随之换代升级,像勇士牌、生产牌那些低价香烟大部分都不生产了,取而代之的是红塔山、牡丹、中华、熊猫等中高档香烟。

“烟标从许多方面反映了我们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很多人都能够从一张烟标上找回以前的一些记忆和故事。”季航泰介绍,从烟标收藏中,能感觉到时代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烟标,有些是普通彩的印纸,表面上看起来有些粗糙,纸张也单薄。但也是因为如此,才能让人感受到鲜明的时代印记。从烟标上能看出当时的历史情况,以及当时的生产技术。“以前的烟标多数都是手绘制版而成,反而给人特殊的美感。到了后来,烟标上就出现了条形码。”他说,现在的烟标,越来越精致、时尚、国际化,大部分都是电脑合成的设计作品,一般标明烟的名称、注册商标、生产厂家、焦油含量、支数、条码、警句、品型并配以优美的图案和文字说明。从文化的角度来说,烟标收藏并非仅限于一种个人爱好,而是可以上升到对烟标文化的研究和对烟标价值的开掘。

五十余年收藏,陶冶情趣老有所乐

季航泰退休前当过法院的庭长,虽然几十年来工作忙忙碌碌,但他从未放弃过收藏烟标的爱好。现如今,这些不同的烟标都成了季航泰的宝贝,“闲下来没事做时,我就喜欢翻阅它们,烟标不仅能给我带来快乐,还能陶冶情操。”季航泰说,小小的烟标包罗万象,是文化的凝结,也是时代的缩影。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