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为是要善作善为

核心提示: 中国社会正在走向老龄化,我们也在成为奔老一族。迎接一个怎样的老年,做一个怎样的老人?这是我们必须面对但是确实还没有开始想的问题。

周竹生

中国社会正在走向老龄化,我们也在成为奔老一族。迎接一个怎样的老年,做一个怎样的老人?这是我们必须面对但是确实还没有开始想的问题。

不管你想不想,其实答案自古以来好像都是现成的,明摆着的:告老还乡,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发挥余热,安度晚年。这几年微信文化发展繁荣,微信上甚至为老年人的生活总结出了十个等级:一等退休好时运,返聘回去当顾问。二等退休也不闲,发挥余热挣点钱。三等退休精神好,练练腿脚溜溜鸟。四等退休呆不住,两口开个杂货铺。五等退休好时尚,唱歌跳舞打麻将。六等退休没啥事,闷在家里练写字。七等退休缺钱花,看门打更赚补差。八等退休挺可笑,无病花钱吃补药。九等退休最辛苦,在家忙活当保姆。十等退休心不宽,回家憋出脑血栓。

看似大笑话,其实都是大实话。既然分等,那就说明老有作为是有差异,有层次的。这个差异是作为大小的问题,有的是大有作为,有的是小有作为,有的是稍有作为。比如我市老年人正能量的典型有很多,活到老学到老,老有所学的全国年纪最大的自考生丹阳人民银行退休老人戴壁城,乐善好施的楷模丹阳市财政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老党员张锁林,我助学我快乐,关爱困难学生的丹阳市玉汝于成助学社发起人恽汝成,以公益志愿的形式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丹阳市中华传统文化学会理事长沈师源,文明市民有中国好人仲凤娣、王海英、范川海等人,江苏道德模范孙春兰、江苏好人陈弘毅等人,他们就是大有作为的代表。不过对于老年人来说,毕竟已是夕阳红,作为不在大小,尽力而为,能量有大有小,正能量就好。

说到层次,高一点当然是宝刀不老、老而弥坚、老当益壮、老成持重、老骥伏枥,次一点的就是老不晓事、倚老卖老,差一点的就是老奸巨滑、老不正经,过分一点的就是为老不尊,老不要脸了。

我之所以有次和差的归类,绝非不尊不敬,冒犯老人。我是有一说一,就事论事,有感而发。都说当今社会网络舆情是中国社会最及时最集中的晴雨表,一句流行的“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的网络语言就值得我们来思考老有所为应该何为?

公交车,一孕妈妈在下车时给一名老太太让座,老太太坐下后却对其破口大骂,嫌让她站了好几站都不给她让座。女子冤枉的解释称自己是孕妈妈,老太太说:“你孕妈妈咋了?我是白发老人,你就该让座!”惹得全车人不满。

无独有偶,浙江义乌一公交车行至站点,一个身披红色围巾的老头上车后,径直走到一位20岁左右的女孩身边,令其让座。女孩说:“车上有这么多空位子,为什么要我让座?”。老人见女孩不给让座,便顺势坐在女孩腿上。

除此而外,“老人碰瓷”“老年广场舞团霸占篮球场”“高铁上老人故意撒瓜子壳”等新闻也时有报道。

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人入学的第一课。长者为先,长者为大,长者为尊,长者为敬,这些一点也不为过,这些一点问题也没有。问题就在于,长者要有长者的范,要有长者的样,决不能倚老卖老,蛮不讲理,仗着自己年岁大,身体欠好等种种原因出格过分。切不可老了老了就变了变了,屡屡失范,每每失节,晚节不保,为人诟病,让人非议。

在我们大力提倡老有所为时我们一定要告诫自己,就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样,在规则道理面前也是人人平等,无论老幼。我们要尽力不给别人贴标签,我们也要尽力不让别人给自己贴标签。为了拒绝标签,远离标签,老有所为不可以为所欲为,更不可以胡作非为,而一定要善眉善眼善言善语善心善德,做到善作善为、善始善终。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