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聚焦热点问题建嘉言献良策

核心提示: 在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期间,广大政协委员们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广大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展开了大量一线的走访调查,并在深入思考、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为解难题、促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强、实用性佳的意见和建议。

眼镜小镇怎么建,补课问题如何解,丹阳蓝天怎样保……

政协委员聚焦热点问题建嘉言献良策

本报记者 丽娜 猛科 旦平 尹媛

在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期间,广大政协委员们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广大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展开了大量一线的走访调查,并在深入思考、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为解难题、促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强、实用性佳的意见和建议。

高质量推进眼镜风尚小镇建设

为擦亮名片、做强产业,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抢抓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特色小镇创建的契机,推进眼镜风尚小镇建设,2017年眼镜风尚小镇成功入选江苏省首批25家特色小镇创建名录,并进入省级PPP项目库。

“特色小镇‘非镇非区’,是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是资源优化配置的新动力,是大众创业就业的新平台。因此,我们小组通过调研,建议从四个方面加大眼镜风尚小镇的推进力度。”市政协委员、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谭纵横在代表政协曲阿街道委员活动小组发言时指出,特色小镇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工程,首先需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找准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思路和路径、目标和任务,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对小镇的定位、紧紧围绕“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发展目标、紧紧围绕多规合一编制规划,加强顶层设计,精准发展定位;其次要转变政府职能、转变经营方式、转变招商思路,突出市场主体,完善运营管理;第三要构筑产业高地、加强品牌建设、构建创新平台、做好专利保护、放大文旅效应,虹吸创新要素,推动产业升级;第四要统一思想、盘活资源、加快审批,加大统筹协调,强化要素保障,切实破解创建初期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高质量推进眼镜风尚小镇建设。

以精细化管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基层工作实在难做’,这些被百姓和基层干部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不仅凸显了当前基层社会治理的困局和无奈,更暴露出当下基层治理能力的不足和改革创新工作的滞后。”市政协委员、丹北镇党委副书记蒋永辉说,政协丹北镇委员活动小组立足调研结果,提出必须加快社会治理能力建设,实现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

围绕“如何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这一议题,政协丹北镇委员活动小组的委员们建议,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探索“党建+社会组织”工作模式、提升群众参与能力,推动基层治理“化零为整”;坚持管建并重,探索农村干部职业化、推动农村财务管理精细化、推动管理考核标准化,努力实现基层治理“化粗为细”;坚持一网融合,加快多网融合进度、打破部门信息壁垒、建立服务清单,推动基层治理“化繁为简”;坚持德法共治,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充分发挥“春风化雨”的作用,推动基层治理“化堵为疏”。

多措并举对补课说“不”

“我们之前走进相关部门和多个社区进行调研。调研过程中,听到了不少人‘吐槽’:家庭支出增加了,孩子学习辛苦了,师生之情淡薄了,校园氛围变味了;同时又看到家长们不辞辛劳地把孩子送到各类培训机构去补课。”市政协常委、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副主任韦国忠代表无党派人士代表小组表示,在问卷调查中,补课的群体达到了80%,也出现了一些强烈的反差现象。

校外违规补课,是一个积累多年的社会问题,对社会产生了诸多危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无党派人士代表小组委员们认为不遵循教学规律的补课,加重家庭的负担,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丧失,而有偿家教的存在,让纯洁的师生关系变成了买卖关系,不仅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而且还容易导致教师队伍信仰扭曲,带坏团队风气。“目前教育部门采取的措施,虽然堵上了教师违规补课之门,但还没有根本性地制止住他们迈向补课路上的脚步。”委员们建议把教育的目光更多地聚焦于所有孩子的健康成长上,学生成绩的提高,需要学校、老师、家长用更多的精力,从各个方面去关心,让每个孩子都充分享受到教育资源的普惠。同时,教学资源的配置应该更多地满足社会的需求,根据我市实际情况,进一步合理配置现有的教学资源,让孩子们在学校里接受课后服务,尽量不把孩子正常的学习需求服务推给社会来承担。

“每次高考结束后,街头巷尾总会议论哪家孩子考上了985、211,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大量成绩中等的学生,陷入了‘你补我也补,你上我也上’的恶循环。”委员们觉得要对社会舆论加以合理引导,建议加快完善现有的家校共育模式,将落地式家长学校进一步推广普及,让家长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传奇”。此外要进一步制定完善严格的事中、事后监管长效机制,让有偿家教无处藏匿,让校外培训机构真正发挥拾遗补缺的作用。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自主创新,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最佳途径。市政协常委、致公党丹阳总支主委、江苏吟春碧芽茶叶研究所所长崔桂玲认为,在聚力产业强市的进程中,应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作用,通过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使创新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进而破解发展困局,努力推动丹阳制造向丹阳智造转变。

“当前,我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知识产权龙头企业缺失、高价值核心专利占比不高、执法管理体制松散、求助维权渠道不畅、侵权惩罚力度不大等突出问题。”致公党丹阳总支委员们一致建议,要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市场监管机制,在全市商业集中街区和专业市场,广泛开展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宗旨的“正版正货”承诺活动,大力推进知识产权社会信用体系以及监管志愿者队伍建设,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知识产权市场监督;构建高效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设立知识产权侵权投诉举报热线,形成覆盖丹阳全产业链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网络;构建多元化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申请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仲裁专委会,组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开展知识产权自律和维权工作;强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金,加快知识产权专门人才的培养。

为百姓留住“丹阳蓝”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推进“263行动”为主抓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大大气污染整治力度,取得了阶段性成效,PM2.5平均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二级以上优良天数也逐年上升。然而,我市大气环境质量在全省排名仍然靠后,对照群众的期盼与上级考核的目标,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还任重道远。

“大气环境问题和我们的健康以及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是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市政协常委、民建丹阳市基层委员会主委、市司法局副局长丁丽琴代表民建丹阳市基层委员会的委员们提出建议,要优化产城布局,不断提高我市产业园区和特色小镇承载力,积极推进我市存量企业“入园入镇”,培育引导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等方式向智能型、服务型、绿色型制造转型升级,通过技改加快污染防治设施的提标升级;要强化企业管控,严把涉VOCs项目准入关,推广“油改水”工艺,突出抓好长丰纸业、兴联热电、龙江钢铁、华晟生物质电厂等高架源的日常达标排放监管;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污染源排放自动监测工作,没有落实减排措施的一律停产,坚决取缔“散乱污”企业和作坊,对环境违法行为形成高压态势;要开展综合治理,强化部门联动、考核督查和宣传引导,形成全民践行环保、维护大气环境的良好氛围。

严管共治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关乎民生根本、社会稳定。近年来,我市食品安全状况持续好转,但由于食品生产经营主体量大、点多、面广,总数已经突破万家,经营业态普遍存在着“低小散乱”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不小。

“市民‘菜篮’难以放心,过期食品依然存在,无证经营屡禁不止,农村家宴无人监管,‘网络’食品监管无策,非法添加难以杜绝,流动摊贩疏导不力,餐厨垃圾管理困难。”市政协常委、农工党丹阳基层委员会副主委、市人民医院疼痛科主任、麻醉科副主任周国林代表农工党丹阳基层委员会点出了我市食品安全面临的八大隐患与问题。委员们认为,这些隐患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监管有漏洞、部门责任落实不到位、企业重谋利、生产经营不诚信、百姓缺常识且自我维护不充分等。

委员们指出,要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必须扎实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市”创建活动,坚持“抓大不放小”,着力构建“部门监管、基层协同、行业自律、群众参与”的食品安全管治并重的新格局。要严管重罚,强化部门责任,市食安委、市场监管局等监管部门要聚焦主责主业,认真履行日常监管和监督抽检这两大责任,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聚焦学校食堂、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等重点部位,把住生产、流通、运输、储存、销售的每一道关口,守住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完善食品追溯体系,消除无证经营和流动摊贩,杜绝非法添加;逐步推进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专职化,落实食品安全协管职责,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要推行企业主体责任制,把问责制度引入对企业的监管之中,切实加强他们的信用体系和诚信体系建设,并严把产品质量安全关。此外,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发挥舆论媒体监督作用,依法曝光、揭露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形成有力震慑,营造惩恶扬善的舆论氛围。

聚焦被撤并乡镇治理创新

从2000年到2014年,我市有18个乡镇先后被撤并。乡镇撤并进一步整合了资源配置,推动了农村城镇化建设。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仍有部分被撤并乡镇不同程度地存在经济功能弱化、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相比还存在“温差”“落差”“偏差”。

如何促进被撤并乡镇更好地有序管理和建设?市政协城乡建设委的委员认为,应发展和保护并重,着力通过培育特色化、规模化产业集群,强化村庄与田园、产业与旅游的有机联系,重视历史文化及生态环境保护,走专业配套、差别化发展的道路,避免经济短板;品质与保障并重,逐步完善提升被撤并乡镇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适度向社会开放闲置办公用房和用地,尝试建立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解决当前养老困局,避免功能短板;管理与创新并重,实施以奖代补等扶持政策,引进公众参与理念,强化督查考核,因镇制宜优化提升被撤并乡镇村委会便民服务中心功能,避免服务短板。

此外,在对被撤并集镇今后发展进行规划时还需立足长远,调整优化乡镇区划设置,促进农村小城镇发展,对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试点改革,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更多自主权,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同时注重不同地区、不同村庄的差异性,划定保留区、控制区、建设区,加强标志性地带及景观的研究和打造,合理有序推动城乡发展。

保质提速推进养老机构建设

近年来,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市养老机构建设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机构养老服务能力和供给水平进一步提高。但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当前我市的养老机构建设还存在投入不足、运营服务水平不高、公建民营改革步伐迟滞等问题。

“加快养老机构建设,是我市应对人口快速老龄化,最大程度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紧迫之举,刻不容缓,意义非凡。”市政协法制海外委群团法制组委员们认为,市委、市政府及镇、区(街道)党委政府需高度重视养老机构建设,着力解决其中的短板问题,因地制宜地创新思路和方法,吸引社会力量办养老,同时坚持政府主导、引导,提高标杆、奋力作为,走出丹阳养老机构建设的特色之路;加大投入,提档升级,稳步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的改革试点,既免费服务好五保、低保、三无供养等托底老人,又有偿服务好更多的其他社会老人,逐步将镇(街道)敬老院建设成区域性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中心;创新思维,消除瓶颈,对实际运营的无证养老机构,消防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与养老机构服务的深度融合,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坚持引育并举,鼓励医疗机构的优秀执业医师、护士到养老机构进行轮岗服务,引进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毕业的专业人才,逐步提高其福利待遇,并给予荣誉激励,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

责任编辑:汤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