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

核心提示: 近日,在法院庭审现场,因一起母亲状告八零后儿子、儿媳腾退房屋、返还原物的案子,八零后儿子为自己做了上述答辩意见。——《80后“啃老族”啃尽所有母子情》(11月27日《丹阳日报》)

本报特约评论员 秦曼村

“我是八零后,没收入没房子没车,我就是网络上所说的‘啃老族’,她是我亲妈,我住她房子是理所当然……”近日,在法院庭审现场,因一起母亲状告八零后儿子、儿媳腾退房屋、返还原物的案子,八零后儿子为自己做了上述答辩意见。——《80后“啃老族”啃尽所有母子情》(11月27日《丹阳日报》)

有这样一些人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知名快餐店、时尚卖场、环球嘉年华……成了他们的聚集地。我们给这样的一群人起了一个名字——“傍老族”,说得更狠一点,叫“啃老族”。说起“啃老族”,其中绝大部分是最初的几代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从来没有受过任何委屈,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受传统观念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在社会化过程中产生了偏差,大多数父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更关心孩子生理性健康,比如衣着是不是避寒保暖,膳食是不是营养可口,而忽略了孩子的人格是否成熟等精神性健康,不注重孩子的独立性、自我奋斗、家庭责任观的培养。也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造就了孩子“在父母面前永远是孩子”的性格依附心理,使得孩子从精神上无法“断奶”,经济上难以独立。

许多年轻人之所以沦为“啃老族”,是因为工作“太辛苦”“太累”。他们表示,自己会不断地寻找那些不那么累的活儿,但是,他们就是无从下手或者根本就不想下手。年轻人就这样挥霍青春和精力,而他们正在老去的父母,却为了维持生计,埋头在“太辛苦”的工作里。父母无奈,“割肉养子”,让人寒心。“啃老族”的出现有其复杂的成因,比如社会就业状况、家庭背景、自身条件等。生存的条件其实是通过劳动而获取的,但很多年轻人好高骛远,喜欢空谈理想,但有劳动才能发展,才能有理想,连生存条件都没有,谈理想势必太空了。薪酬多少是另一回事,体制机制也是另一回事,先劳动起来,其余的事会改革会发展的,其中包括自己的理想努力。

所以,年轻人需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理想不能丢,钱也是要赚的。年轻人刚刚踏入社会,遭受挫折不足为奇,遇到了困难,有许多方式可以应对与适应,采取行动直接去处理,比消极地暂时躲避要理智得多。年轻人更应该从小培养劳动观念,让家庭教育生活化。家庭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只会读书的少数精英,而是培养具有社会生存能力的人。父母通常是孩子的模仿学习对象,所以父母要有意识地让孩子从小参与家务劳动,培养劳动意识,锻炼劳动能力,自己照顾自己,树立劳动观念。孩子长大后,父母要让子女自力更生,另立门户,把子女推向社会。要增强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善于与人相处,乐于与人交流,具有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快乐的情绪和良好的性格,教育和引导孩子热爱集体、热爱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让“啃老族”在社会上逐渐地销声匿迹。

 

责任编辑:吴淋淋
相关阅读: 千里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