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丹阳打造成运河明珠城市

我市全面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核心提示: 昨日下午,我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会展中心召开

本报讯(记者 丽娜 实习生 王臧楠)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和镇江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昨日下午,我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会展中心召开。市领导黄春年、金夕龙、贺云华、符卫国、黄俊杰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大运河是承载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大通道,镌刻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大运河促进了沿岸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财富,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标志。全市上下务必要提高站位,深化认识,从传承历史文化、推动民族复兴的高度去认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切实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当前,我市已参照省及镇江市机构设立方案,并结合本地实际,成立了丹阳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设立生态长廊建设、文化长廊建设、经济长廊建设三个专项工作组,沿运河镇区也将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协调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接下来,我市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传承、运河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运河沿线特色新兴产业发展等6方面工作,全面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会议强调,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涉及到多个方面,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强化认知,充分把握大运河丹阳段的历史文化价值;突出规划引领作用,注重从生态、宜居以及产业互动的角度出发,在做精做细我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同时凸显丹阳特色;善于创新机制模式,通过动员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凝聚起我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强大合力。

市长黄春年指出,丹阳是一座依水而建、因河而兴的城市,拥有近30公里的运河航道、10多公里的历史故道,是苏南运河原始河道所在地,且拥有桥梁、水闸、历史街区等大批遗存和诗词、戏曲、民间工艺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市上下要以此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契机,大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丰富产业结构,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同时,相关职能部门还要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大运河景观工程二期建设,渗入文化元素,增加公共文化设施,将城市与运河紧密交融,持续做好“精美丹阳城”建设;要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创新投资建设新模式,努力将丹阳打造成在全省有特色、有亮点、有内涵的运河明珠城市。

会上,副市长、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黄俊杰围绕“全力打造眼镜风尚小镇助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这一主题,全面介绍了开发区相关工作进展,市交运局、市住建局、市规划局、市发改经信委负责人也结合各自职能,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行了交流发言。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