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要防“套路”升级

核心提示: 随着丹阳人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丹阳人都能体验一把消费升级,但是有不少丹阳人却遭遇了新“套路”

本报讯(记者 溢真 通讯员 朱彤)随着丹阳人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丹阳人都能体验一把消费升级,但是有不少丹阳人却遭遇了新“套路”。丹阳人遇到消费升级的“套路”究竟是老问题还是新情况?哪些“武器”可以反制“新套路”?

“套路”紧随消费升级

下面这些场景,不少丹阳人都遇到过:爱在网络上下单酒店和机票的消费者,下单时如果不特别留心检查,就会被默认勾选贵宾室服务、机场接送、VIP退改签等附加服务“套路”。想要购买定制家具,报价单中材料一栏标注为“SKL英伦白橡”,其实并非白橡木。所谓的“白橡”指的是颜色,SKL指代的是实木颗粒,因而其实是一款白橡木色的人造板。对丹阳城乡的老年人不吝夸赞、套着近乎的假冒伪劣“保健品”销售人员,现在摇身一变成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销售代表,话术从以前的“活到100岁”变成了“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以及一个个创富故事。随着丹阳人消费升级,“套路”也在一同升级,一些新兴的“互联网+”、个性化定制消费领域成了投诉的重灾区。“套路”升级背后,究竟是老问题还是新情况?

比如某种线上商城的预付销售形式,看起来像是线下的生活服务类预付卡消费与在线商城消费模式结合的“新变种”;做法很像是从线下票务代理升级而来的“战术”;价格贵上几倍的定制家具,和普通的家装纠纷一样,往往是不良商家利用消费者与自己的巨大信息不对称牟利;而以老年人为目标的不法销售分子,更只是“换了马甲”而已。

市消委会负责人蒋素芳认为,这些“新变种”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其依托的“老问题”未能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互联网+”等新兴消费领域,消费纠纷具有跨部门、跨地区、取证难度大、专业性高的特征,导致这些消费侵权处理成本高,监管滞后。“‘羊毛出在狗身上’的互联网式思维驱动的新型业态的侵权模式,已经从显性侵权变成了隐性侵权。”蒋素芳说,个性化定制已经是丹阳人消费升级的一个重要趋势,形成了很多新的交叉市场,像全屋定制家具这些需求旺盛的新兴消费领域,因缺少标准让监管部门失去了可以依赖的“武器”;而丹阳消费者因为缺少专业知识,即使不满意,也难以说出究竟哪里不对,更难进入举证阶段。

用好“反套路”防身“武器”

专家和业内人士指出,在消费升级的大潮下,如何让“套路”被“拍在沙滩上”,需要的是往前主动迈一步的主动性和跨部门联动的创新监管模式。处理消费纠纷、公开信、约谈、通过媒体曝光,这些是各级消协组织的“常规武器”,而消费公益诉讼、参与团体标准制定等“非常规武器”的应用也在增加。

我市消委会日前向老年消费者发出了远离“免费午餐”提醒。市消委会负责人蒋素芳说,部分“互联网+”细分行业天然带有一定的垄断性特征,消协组织如何代表消费者与商家进行博弈,考验的是消费者组织的主动性和专业性。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