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完成佳作,成功通过史上最惨烈“国展评审”

核心提示: 9月12日,全国第二届大字书法艺术展在镇江市文广集团城市山林艺术空间举行开幕式。

一波三折完成佳作,成功通过史上最惨烈“国展评审”

陈清云榜书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大字书法艺术展

本报记者 殷显春

陈清云向参观者介绍其作品

9月12日,全国第二届大字书法艺术展在镇江市文广集团城市山林艺术空间举行开幕式。在这场被誉为史上最惨烈的“国展评审”中,我市书法家协会理事陈清云书法作品成功入选参展,受到观众广泛好评。记者深入采访后发现,这场在“家门口”的书法“国展”备受瞩目,作品入选实属不易。

史上最惨烈的“国展评审”

省文联主席章建华介绍说,镇江焦山的“瘗鹤铭”碑被誉为“大字之祖”,在书法界地位崇高。因此,全国大字书法艺术展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镇江举行意义非凡。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展览共收到22074件投稿作品,其中江苏省来稿最多,达2301件。经过评委会严格评审,共有266位作者入展。这场展览评审淘汰率约98.8%,每1000人投稿,988人会惨遭淘汰,可谓相当惨烈。而大字展评审虽然在江苏镇江进行,但江苏省书协领导均未参与评审。评审委员会、监审委员会、学术媒体观察团均无江苏人参与,就连承办单位工作人员也采取了回避原则。在全国平均入展率为1.2%的情况下,江苏作者共有15幅作品入选,入展率仅0.65%,约为全国入展率的一半,承办地镇江市更是“颗粒无收”。

籍贯为江苏灌云的陈清云,虽然代表的是连云港市,但因寓居丹阳和丹阳市书协理事的身份,多少为镇江挽回了一些颜面。因此,在书展现场,其作品受到了镇江观众的格外瞩目。

一波三折完成书法创作

陈清云入选的作品是榜书对联:龙门造像、石鼓铭文。那么,他的这幅作品是如何创作的呢?陈清云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述了背后的创作故事。

全国第二届大字展从去年年11月开始面向全国征稿,陈清云作为一名职业书法工作者,投稿竞争激烈的“国展”自然是检验创作效果的最佳试金石。他仔细研读了征稿启事的相关要求后,初步设定了一个创作方向:用隶书创作,为体现大字展之“大”,采用八尺写四个字的榜书对联形式,每个单字直径45厘米左右。

形式、书体确定后,他开始选内容,仔细筛选后选用“龙门造像,石鼓铭文”四字联,此联内容是陈清云喜欢的两种古代代表书体,石鼓文、造像都属大气、雄强一路风格。而陈清云的隶书以王羲之书法为基础,用笔来源于大篆,其间掺以碑版运笔,以求方圆兼备,达到笔意与联意互为相融。

然而,在创作这幅作品时,陈清云却是一波三折,着实花了一番功夫。

陈清云告诉记者,他先是选用了腊染笺,由于市场价格较高(50元一对),可能会有不经意之负担,但十对腊染笺书写后无一满意,被他全部撕毁,第一次创作宣告失败!

几天以后,他找出家里存的几张八尺生宣,再次试写,由于生宣和腊染笺有着不同的纸质效果,纸墨之间的关系较前也稍有改观。但他书写兴致正浓时才发现八尺纸很快写完了,作品仍不满意……

虽然两次创作都没有成功,但陈清云感知榜书创作中生宣与腊笺书写效果的不同处,其表现手法应如何合理调整,铺毫与跳跃之间的关系,他心里都有了些底。

两天后,他用家里的四尺生宣拼接了几对八尺联,抱着练习的态度,放松心态,一小时不到,写成了三四对,他挑了一件自己满意的挂在书房墙上,反复观摩了一周,觉得字里行间,令他内心都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他说:“一幅佳作,首先是要感动自己,然后才是感动评委、观众,感动自己我做到了……”

陈清云这幅用心书写的作品,在现场受到了广泛关注,许多书法家在此驻足观摩。记者巧遇几位来自浙江衢州的书法家,他们认真观摩后,一致予以点赞。

八次入选“国展”创下新纪录

陈清云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江苏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

据了解,陈清云2007年起定居丹阳,创办了“清云书法学堂”,平时辅导少儿书法,他辅导的学生有多人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得大奖。2013年《书法报》封面“人物”专版推介并授予他全国“金牌名师”称号。

教学之余,陈清云潜心书法研究和创作。此前,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入国展,随着成功入选全国第二届大字书法艺术展,陈清云已经先后八次入选“国展”,创下了我市书协会员入展国展次数的新记录。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