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年前的免费“义务教育”

核心提示: 然而,早在四十多年前,丹阳县运河乡人民公社西符大队(现吕城镇西符村)的莘莘学子就已经享受到了”学杂费全免”的待遇。这要归功于王小英为首的西符大队村干部。

■李敏

国家《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4月颁布,7月1日施行。其中第二条指出:“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而真正实行学生学杂费全免,始于2006年。然而,早在四十多年前,丹阳县运河乡人民公社西符大队(现吕城镇西符村)的莘莘学子就已经享受到了”学杂费全免”的待遇。这要归功于王小英为首的西符大队村干部。

记得我在杨木桥小学读一年级的时候,还向我的启蒙老师包拯真交过学费。第二年(1970年),包老师再也没有向我们收过学费。后来我去包家村小学读四年级,西符庄小学读五年级,开学时也没有交过一分钱。在运河中学读初中和高中时,我也不用向学校交学费。大队里一般在学校开学后不久,就主动到学校把账给结清了。

记得上初二的时候,有一次,老师在上完课后,找到一位同学问:“某某同学,你的学费什么时候交啊?”老师刚转身离开,班级里一位调皮的同学,就学着老师的口吻并且故意拉长声调对那位同学说:“某某同学,你的学费什么时候交啊?”引起了其他同学天真无邪的哈哈大笑,那位同学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其实,我那时知道,不能怪那位同学迟交学费,他们那个生产队大人劳动一天才挣八分钱的工分。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用交学费上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王小英书记在任大队书记前,是大队妇女主任。她上任前还有一段小小的插曲。那时,刘伯定书记、会计李木生届满卸任,究竟谁能担任大队书记这个重任,公社一时定夺不下来。原因是那时虽然大队里人才很多,但各有千秋。况且一个女子能否挑起西符大队这个重担,是摆在公社领导面前的一个难题。那时负责蹲点的公社副书记、十四岁就参加游击队的老革命蒋国年同志,到各个村上进行全面深入地走访调查。他找到我父亲咨询此事,因为他与我父亲相识很久,彼此熟悉、了解、信任。而我父亲1951年从教至今,曾在浦西小学、吕城小学、运河中学工作过,在当地颇有声望。我父亲不仅向他推荐了王小英书记,同时还向他推荐了一位李姓会计。此时,时任运河公社党委小组组长、运河中学校长朱金祥同志也向我父亲侧面了解一些我们大队的情况。

王小英书记上任后,不负众望。在公社党委的领导下,她一方面抓革命促生产,另一方面对大队里的工厂进行了改革,把在西符庄的弹簧厂和在杨木桥的打铁厂重新整合,选任聪明能干的曹跃定任厂长、符红海任副厂长。把厂房和大队部搬到吕城火车站北面的朱家村,扩大了生产规模,竖起了“丹阳县弹簧厂”这个在丹阳县响当当的牌子。上世纪七十年代,西符大队在丹阳县是非常红火的。不仅如此,王小英书记还特别关心重视西符大队子弟的教育,大概从1970年到1982年左右,西符大队所有在读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生一律免费,一切学杂费由西符大队承担。要知道,在七十年代,老百姓过的是生产队的集体生活,过着仅仅是温饱的日子。虽然学杂费今天看来只有区区几块钱,但对于农村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自从没有了学杂费的负担,西符大队的学子们不用担心老师对学费的催缴。特别是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以后,西符大队的学子们有了更广阔的奋斗前景。考大学、考中专、考省丹中,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其中杨木桥村,年年都有考上大学、考上省丹中的。其他小的村子,也时有考上名牌大学、重点高中的。记得有一次我父亲从学校下班回来后,自豪地谈起西符大队学生年年考学校考得很好的事,他说起学校里的一位老师,半真半笑地赞美说,我们运河中学快要成为专门培养你们西符大队学生的学校了。

王小英书记卸任后,后任者没能再延续她的辉煌。然而,西符大队对学子们的免费义务教育的事,知道的人却不多。原因也很简单,当时人们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件非常具有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的大好事,也由于当时媒体信息不发达所致,更在于王小英书记为西符大队的子弟做了一件功德千秋的好事又不愿声张的缘故。据我所知,对学生上学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当时在丹阳是独一无二的,即使在以前的镇江地区也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值此《义务教育法》实施32周年之际,写此小文,感谢王小英书记领导的大队干部们为西符大队学子们所做的贡献。历史不会忘记你们!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