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丹阳籍大诗人许浑诗歌赏析

核心提示: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朱敖生

许浑画像

许浑《丁卯集》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这首《咸阳城东楼》,是为人熟知的唐诗中的名作,其中“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句,千古流传,其作者就是晚唐诗人许浑,他是丹阳人。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人。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文宗大和六年(832)进士及第,先后任当涂、太平令,因病免。大中年间入朝为监察御史,因病乞归,后复出仕,任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转睦、郢二州刺史。许浑自己曾在诗中说“吾生半异乡”(见《洛东兰若夜归》诗),从他诗中记述的所到之处来看,除江苏镇江及河南、洛阳外,他还曾到过河北、山东、陕西、山西、湖北、湖南、浙江、安徽、广东、广西、江西、四川等省,或公务,或游历,足迹可谓走遍大半个中国。晚年归丁卯桥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

许浑在《江上喜洛中亲友继至》诗中说“全家南渡远,旧友北来频”,许浑原籍为河南洛阳,其祖父起举家南迁丹阳,而洛阳依旧有其亲在。其诗《下第贻友人》“身在关西家洞庭”,《下第归朱方寄刘三复》“故里迹犹在,旧交心更亲”,《送王总下第归丹阳》“凭寄家门为回报,旧乡还有故人知”等诗句可为证。

其诗皆近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凋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之讽。许浑是晚唐诗坛上最有争议的作家,后人对其诗评价可谓毁誉参半。

晚唐诗人韦庄在读罢许浑的《丁卯集》后,写了首《题许浑诗卷》的七绝曰:“江南才子许浑诗,字字清新句句奇。”许浑诗在韦庄眼里句句如明珠般靓丽,十分了得。不过,这只是韦庄一人的看法,不足以服众。五代诗人孙光宪在《北梦琐言》里记录说许浑诗不如不作,言其“无才藻”,鄙其“无教化”。这结论一下子又从左边跑到右边。

宋代江西诗派代表人物陈师道,针对许浑也写过一句诗曰“后世无高学,举俗爱许浑”,把喜欢许浑诗的人贬得简直就是一帮无知浅薄的人。而到了明代,大学者杨慎对许浑诗的评价依旧持鄙夷态度,与陈师道的口吻几乎一致,他说:“唐诗至许浑,浅陋极矣,而俗喜传之,至今不废。”杨慎如此愤怒,其实也是针对他同时代诗人高棅所编选的《唐诗品汇》一书。这高棅也确实过分,选许浑诗竟多达百余首,惹得杨慎大骂高棅简直就是瞎子——“棅之无目也”。但是,这些评论同时也证明了许浑的诗在唐宋两代都有很多人喜欢,很是流行,堪比当年风靡一时的汪国真的诗,谁又能否定它们的存在和艺术价值呢?

当然,也有持中立者,褒与贬都给点儿。宋人刘后村在其《后村诗话》里就说:“杜牧、许浑同时,然各有体。牧于律中常矫时弊;浑诗圆稳律切,丽密或过杜牧,而抑扬顿挫不及也。”元人方回在其编著的《瀛奎律髓》一书中也说:“许诗工有余而味不足”。

许浑诗作今存很多,超过了李商隐和杜牧,而且全为律、绝,计530首,工整近体诗的五律就多达232首,七律也多达212首,七绝达58首,五绝为6首;其余22首则为五七言古体。律诗是他诗歌的主要形式。五七言律诗因诗体本身颔联与颈联要求工整对仗,从形式上就决定了其浓厚的“形式主义”特点,这对诗人来说很难讨到好:若重“意”而轻“律”,别人就会说你有“平仄不调,韵律不工”等毛病;反之则又难逃“工有余而味不足”的指责。这也是宋人刘后村说“浑诗圆稳律切”以及元人方回说“许诗工有余而味不足”的主因。

然而,即使是工整的五律与七律两种,也还有区别。五律因每句字数少,文字精简,废字就少,“味”就相对足些。而七律就难作了,不要小看这每句只多两个字,可八句就多出十六个字!尤其是数十首七律让你连续看,看着看着就让你有一种“咚咚呛呛咚咚呛,咚咚呛呛咚咚呛”般烦人的鼓点儿节奏,那“形式主义”的坏感觉不知不觉就出来了,就不如五言律看着还“古些”或“简些”,这一古一简,“人气感”就有了。

读许浑七言律,就明显感觉不如其五言律。其实,这或多或少恐也带有些错觉,因他七律中也不乏好句,有许多句子只是要仔细看,倘若你再帮他减掉两个字重新审视,也就真如他的五律那样“古简”好看些。比方这一句:“光阴难驻迹如客,寒暑不惊心似僧”,若删掉句尾的“如客”与“似僧”四字,则是“光阴难驻迹,寒暑不惊心”,味道一下子便大不相同了,“啰唆与计较”的感觉忽然消失,呈现出来的反而是简练、蕴藉。当然,你也可以减掉句中的“难驻”与“不惊”四字,出来的则是“光阴迹如客,寒暑心似僧”,意味依旧很好。再比如这一句:“孤舟移棹一江月,高阁卷帘千树风”,若删掉句首“孤舟”与“高阁”四字,则成为“移掉一江月,卷帘千树风”;若删掉句中“移棹”与“卷帘”四字,则成为“孤舟一江月,高阁千树风”。这两种删法所得到的结果,均要比七言感觉好上数倍!格律诗的奥妙也在于此。

许浑五言律,就显得简朴好看多了,诸如“渐老故人少,久贫豪客稀”;“身随一剑老,家入万山空”;“旧迹随台古,高名寄水流”;“秋色鬓应改,夜凉心已宽”;“寒暑移双树,光阴尽一灯”,等等。这些诗句更多来自生活与阅历的结晶,并非言之无物,也不至于差到“浅陋极矣”的地步。

从总体上说,许浑缺乏杜牧那种对现实的自觉关注,也没有杜牧那种刚健高朗的性格,追寻旷逸闲适、逃避社会的思想在他诗中显得很突出,情绪偏于消沉,一味哀叹岁月变迁,给人以灰暗的感觉。从艺术角度来看,正因为他反复咏叹个人境遇和描气闲适的生活,诗的内容很单调,虽然技巧娴熟,意境却容易重复。像“扣舷滩鸟没,移棹草虫鸣”(《送同年崔先辈》),“鱼沉秋水静,鸟宿暮山空”(《忆长洲》),这种以鸟禽虫鱼来点缀的句子单独地看还不错,写多了就成了俗套,后人所谓“许浑千首湿”(《苕溪渔隐丛话》引《桐江诗话》)的说法,就是对他总是重复地用“水”、“雨”之类景物构成诗境的讽刺。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