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五十九年的养鸽情缘

核心提示: 鸽子是人类的朋友,是和平的使者,它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家住练湖新城的卢春林,今年已有75岁,从16岁就开始养鸽。50多年来,他参加过多次赛鸽比赛,获得过冠军、亚军和季军。

本报记者 魏裕隆 通讯员 吉金荣

图为卢春林老人的信鸽。

记者 魏裕隆 摄

鸽子是人类的朋友,是和平的使者,它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家住练湖新城的卢春林,今年已有75岁,从16岁就开始养鸽。50多年来,他参加过多次赛鸽比赛,获得过冠军、亚军和季军。一谈到养鸽,卢春林说,鸽子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不来看一眼,就会感觉心里空落落的。不管是高兴还是烦恼,他总喜欢与鸽子聊天、倾诉。多年来,鸽子既像卢春林的朋友,也像自己的家人。

少年与鸽结下情缘

卢春林回忆,他16岁时就开始养鸽。当时看到别人养鸽子特别羡慕,他就跑到常州买来两羽鸽子在家养。那时候他住在市区姜家园,自己给鸽子搭棚子筑巢。为了养好鸽子,他又埋头钻研学习,并虚心请教别人。

养信鸽很有讲究,从喂食上讲,鸽子的饲料以杂粮为主,主要有高粱、玉米、花生米等,一天需喂两次。除了喂食,鸽子还是极爱清洁的鸟类。卢老还每天要给鸽巢手工除虫,早晚给鸽棚各打扫一次卫生。养鸽过程中,夏天热了,要把窗口打开通风,给鸽子降温;冬天时,还要给鸽子保暖……在别人看来,卢春林对鸽子的照顾比对自己家人还上心,也只有卢春林自己知道,养鸽能从中品味出的那份乐趣,是其他任何事情都没法比的。另外,他还要有针对性地对信鸽进行由近至远的定向方面的训练。为了训练它们“认家”的本领,他先带着鸽子在鸽棚附近飞行,待鸽子慢慢熟悉周边环境后,再拉远些距离。只要天气好,卢春林常常是骑自行车带着鸽子到镇江、河阳等地放飞训练,培养它们“回家”的意识。飞行距离一般由近到远,从1公里、2公里、4公里再逐渐增加。通过一段时间基本功飞翔训练后,信鸽的体质已逐渐健壮,飞翔时间能够持久了,适应性也增强了。

比赛收获乐趣

对于鸽友来说,养信鸽最大的乐趣在于参赛取得好名次。“等待信鸽飞回的时刻,自己其实十分的紧张。”卢老说,每当看到信鸽回家时的身影,特别是看到信鸽飞回的一刹那,是最幸福的时刻,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当时的心情。

比赛时,赛事主办方会将鸽子统一收集起来,用车拉到指定参赛地点统一放飞,让它们自己找到回家的路。每只鸽子的脚上都有脚环,里面有统一编号,这是鸽子的“身份证”,飞回鸽舍后,就能确定赛鸽信息和归巢时间,从而根据时间来排名。赛鸽就是利用鸽子的这一特点来进行比赛。卢春林的信鸽很“争气”,先后在多次大赛中得奖。上世纪90年代,卢春林在参加镇江市1000公里的信鸽大赛上,他的信鸽荣获冠军。在2009年和2011年参加丹阳信鸽比赛时,获得了季军和亚军;最让他自豪的是,2010年,参加省赛夺得了1000公里的冠军。他笑着说,信鸽是非常有灵性的,也有很强的归巢感。放飞之后,无论路途多远、多辛苦,它们都会努力飞回来,路途艰险,鸽子有的可能在途中被老鹰捉去,也有可能迷失方向而受伤。卢春林曾经就对飞回来受伤了的鸽子,用“父爱”的温暖,悉心为自己的“孩子”疗伤。每次参加比赛,放出去的信鸽,也会有走失的,但凡没有归巢的鸽子都是卢春林心中的痛。所以每一场比赛,都是一次情感的挑战,也是心理上的煎熬。他相信并不是每一只信鸽都能找到自己的家,但大多数信鸽只要还剩一口气,都会凭着自己的毅力坚持飞回来。

陶冶情操

现在卢春林在不到10平方米的阳台上养着30多只信鸽。他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在了信鸽身上,而且完全将信鸽当作家里的一分子。他说,单单为信鸽买粮的费用,一年下来,就要3000多元左右。

卢春林在参加信鸽活动的过程中,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每次信鸽竞赛活动后,他会与鸽友互相交流,与参赛者的感情也逐渐深厚起来。据了解,我市丹阳信鸽协会共有100多位养鸽爱好者,近几年,我市鸽友在省内外多次比赛中均获得好名次,成绩斐然。听说今年又有比赛,他还准备报名参加。

我市也有很多老年养鸽爱好者,其中不少人在退休后才逐渐养鸽。老年鸽友们还建立了微信群,邀请卢老入群交流养鸽经验,学习养鸽知识,观赏养鸽视频,分享比赛成果。在小区里,还有和卢老一样的鸽友,他们常常聚在一起交流养鸽心得。一来二去,很快便熟悉起来。卢老说,人要有爱好,才会有寄托。养鸽子,已经成为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的养生乐趣。

家事国事天下事,耳闻目睹心里想,亮您观点,说您想说,我们都愿倾听!

欢迎读者投稿《老人天地》,可以是您的生活事、情感事、隔代教育、人生感悟等,字数在600~800字之间。

来稿请注明【真实姓名+年龄+详细地址+邮编】

电话:13912812976(微信同步)

投稿邮箱:williamz402@126.com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