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打工,你得多长个“心眼”

律师:一定要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合同

核心提示: 近段时间以来,我市在外上学的大学生们陆续回到家中,开启了“暑假模式”,其中不少人选择暑期打工,但因为合适的岗位难找,一些不法分子就钻了空子,通过岗位信息骗取打工学生的劳动甚至钱财,如何防骗成了暑期打工要考虑的首要问题。那么暑期打工需要注意什么呢?

暑期打工,你得多长个“心眼”

律师:一定要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合同

本报讯(记者 马骏)近段时间以来,我市在外上学的大学生们陆续回到家中,开启了“暑假模式”,其中不少人选择暑期打工,但因为合适的岗位难找,一些不法分子就钻了空子,通过岗位信息骗取打工学生的劳动甚至钱财,如何防骗成了暑期打工要考虑的首要问题。那么暑期打工需要注意什么呢?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调查:暑期工热潮开启

近日,记者走访了解到,不少大学生已经从学校回到家中,并且开始了暑期打工。有些找到了产品销售的临时工作,有些在教育机构上班,也有一些学生选择做家教。记者了解到,我市一些超市、饭店、教育机构每到暑假便会招一批暑期工。

“在我还没放假之前,家里一个远方亲戚就联系我,让我放假之后帮他家还在上小学的孩子辅导功课,我就答应了。”就读于南京某大学的小陈告诉记者,趁着暑假的空闲时间给小朋友上英语课,既是对自己能力的锻炼,又可以赚些零用钱。

在开发区一家冷饮批发部,大学生小丽告诉记者,由于该店的老板是自己亲戚的朋友,所以选择来这里打工,每天工作大约六七个小时。店主告诉记者,由于生意忙,所以找了小丽来帮忙看店,“大学生素质高,学习能力强,我教了她几天就上手了,现在我有事出去的话,她也能帮着我看店,真是帮了我大忙了。”

不过,记者了解到,虽然暑期打工比较热门,但是很多学生在暑期求职过程中并没有和对方签订有效合同。一名张姓学生告诉记者,他在去年的家教兼职中就遇到过学生家长没有按照开始商议的价格来支付报酬的情况,可因为此前没有订立任何协议,只好作罢。

民警:暑期找兼职谨防陷阱

记者了解到,每年暑假都会发生数起学生求职遭诈骗的案例,有些甚至损失上万元。其中,比较常见的诈骗方式有收取工作押金、交纳保证金和培训费、网上刷单、“走后门”陷阱、“个人信息”陷阱等。

民警提醒,学生在求职时要警惕“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不要指望付出很少就能收获很多,也不要过于心急,冲动冒险。找暑期工时,一定要优先考虑学校官网等正规渠道发布的兼职信息,对于中介机构要学会辨别其合法性,还要核实用人单位是否属实。现在,很多传销都会以找工作的名义来骗人入伙,所以无论是在招聘网站、还是通过一些群或者网上聊天看到的招聘信息,都要注意鉴别。在入职前,最好把暑期工作的单位名称、联系电话、工作地址、工作性质等提前告知家长。一旦发觉上当受骗,一定要及时向招聘单位所在地的相关部门或公安机关报案,寻求法律保护。

律师:暑期打工要签订书面合同

暑期打工应做好哪些准备呢?据我市江苏万善律师事务所的薛芸律师介绍,学生选择暑期工之前要“多看”“多查”“多问”。“多看”是指要看清单位的资质,了解办公的地点、场所,可从公司招牌是否醒目、办公设备是否齐全、办公人员工作状态等判断公司是否正规。“多查”就是求职者去用人单位之前,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应聘地址是否是正规门店、是否注册;若在写字楼里,则应确认地址是否与该企业官网信息相符;若是职业中介、劳务派遣公司,则应到网上查证其是否有招聘资格。最后,对于一些不了解的信息要“多问”,可及时咨询人力资源部门和一些社会机构。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学生应该和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注意保留一切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单位发放的标签、与单位负责人的微信聊天记录等,保障自身合法权益。此外,要注意不向用人单位交押金和身份证等,因为有法律明文规定,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收取务工人员的押金和身份证。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