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茹二奇

核心提示: 柳茹村位于香草河畔丹金公路八公路向南两公里处。南宋高宗时,为救被害的岳飞第三子岳霖,秣陵关总镇贡祖文上表朝庭,辞官卸职,于绍兴十二年(1142)春,秘密带着岳霖,举家迁到此地,建房隐居。当时芦苇一片,荒芜人烟

柳茹贡氏宗祠

记者 显春 摄

柳茹村位于香草河畔丹金公路八公路向南两公里处。南宋高宗时,为救被害的岳飞第三子岳霖,秣陵关总镇贡祖文上表朝庭,辞官卸职,于绍兴十二年(1142)春,秘密带着岳霖,举家迁到此地,建房隐居。当时芦苇一片,荒芜人烟。贡祖文在此娶妻生子,繁衍生息,才有了柳茹村。时至今日,柳茹村已成为丹阳南门外的一个大村,有500余户,1500多人口。村里有两件奇事:一是贡氏宗祠中堂白天无苍蝇,二是火烧园里晚上无蚊虫。

贡氏宗祠坐落在柳茹村北,有三进房子,称前堂(中间大门堂,两边各二间)、中堂和后堂,每进五间,天井相隔很宽。中堂大厅前檐是格扇门,后檐是屏门,水泥地面。中堂天井有一棵巨大的银杏树,枝叶茂盛,遮住了中堂屋面。后天井东头有金桂花,西头有银桂花。夏天打开格扇门、屏门,由于屋面高,地方大,中堂前后通风透气,使人有一种特别的凉爽感。每到夏天,天气炎热,正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劳动最艰苦的时候。插下秧后,戽水、拉草、耘耥、施肥,农事一环接着一环,不能耽误。那时的住房条件很差,家里闷热,所以午饭后男人们拿条席子或卷一块布料,都到中堂午休(女人不能去的)。中堂不仅凉爽,而且无苍蝇叮爬,很是舒适。休息两三个小时后,继续下午的劳作。解放后,祠堂改做小学,人们就不再去午休了。

相传太平天国时,柳茹村已经是一个大村庄。太平军打到这里,与敌交战中燃起大火,把村子中央烧了一大片,方圆有百米。此后也无人在这里建房,地上慢慢长起杂草,甚至可以放牧。人们因此称之为“火烧园”。到了夏天晚上,室内屋外都有蚊虫,唯独“火烧园”里没有蚊虫。于是村民们抬桌子、搬凳子、拿席子、扛门板、抱小孩、扶老人,到“火烧园”乘凉,有的坐着,有的躺着,大家相互聊天。话语声、扇子声响成一片。解放后曾经利用晚上纳凉的机会开群众大会,既不耽搁白天生产劳动,又不影响晚上乘凉休息,一举两得。1967年因工作需要,“火烧园”原地上建起了一幢大会堂。其后又有村民在此建房造屋,“火烧园”变得越来越小。

改革开放后,农民的生活条件迅速提高。虽然夏天越来越热,蚊子苍蝇越来越毒,但柳茹的村民们已不再去祠堂午休,到“火烧园”乘凉。纱门纱窗将蚊蝇拒之门外,风扇空调送给人们徐徐凉风。关于贡氏宗祠中堂白天无苍蝇、“火烧园”里晚上无蚊虫的奇事已渐渐被人淡忘。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