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促使儒学重获新生传承至今

核心提示: 6月29日上午,应镇江市朱熹文化研究会和市档案局的邀请,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杰人来到丹北镇天工国际集团,给镇江市朱熹文化研究会和丹阳市姓氏文化研究会会员们做了一场精彩的朱子学说讲座,其观点不但令人耳目一新,而且给成立近十年的朱熹文化研究会吹来一股学术新风。

南宋理学家朱熹非孔子亲传弟子缘何堪与孔子比肩?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朱杰人应邀来丹讲解朱子文化给出答案——

朱熹促使儒学重获新生传承至今

本报记者 殷显春 本报通讯员 白世国

图为朱杰人在讲解朱子文化。

记者 殷显春 摄

6月29日上午,应镇江市朱熹文化研究会和市档案局的邀请,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杰人来到丹北镇天工国际集团,给镇江市朱熹文化研究会和丹阳市姓氏文化研究会会员们做了一场精彩的朱子学说讲座,其观点不但令人耳目一新,而且给成立近十年的朱熹文化研究会吹来一股学术新风。

重新认识博学多才的朱子

不同于一般的学者,作为朱熹的第29世裔孙,朱杰人数十年来虔诚地深入研究朱子,成为儒学研究大家。他研究成果丰富,其领衔主编的《朱子全书》约1436万字,是迄今收集朱熹著述文字以及朱熹研究资料最完备的一部著作,曾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上海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在讲座举行期间,与会者获得朱杰人亲自制作的朱文公自画像和家训,同时获赠《朱子一百句》《朱子家训》和《朱教授讲朱子》。

在常人眼里,朱熹(1130-1200年)是南宋名人、理学家、思想家,而朱杰人对朱熹经过深入考证,认定其还是著名的学问家、哲学家、书法家、教育家、画家、文学家、音乐家、史学家、科学家。朱杰人考证后认为,朱子对于古琴有很深的造诣,至今还有人会演奏朱子的古琴乐。朱熹对于自然科学有很多发现和论述,比如,他是最早发现古生物化石的学者。朱子聪明异常,年仅19岁就考中进士。朱子的一生,主要做了两件事:著述和讲学。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勤奋的作家,著述总字数超过了两千万字。同时,朱子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博学的学者,经、史、子、集无不精研,释、道无不通晓,是名副其实的学问大家。

朱熹对历史进程的重大贡献

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文化之所以数千年生生不息,儒家思想文化发挥了重大作用。朱熹对中华文明的重大贡献,就是继承了道统(儒家的思想与精神、文化传统),真正完成儒学转型和理学建构。

朱杰人说,西汉武帝以后,儒学被化为国家的意志,成为国家的意识形态,这就使儒家经典被固化、被封闭、被教条,失去了活的生命力。唐末及五代十国天下大乱,儒家的传统被破坏。特别是儒家经典的繁琐、复杂,使得传统的儒家理论不能与时俱进,已经脱离社会实际,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佛学作为一种外来文化,经过魏晋而唐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儒化,到了宋代已经基本完成了本土化的改造。宋代,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都信佛,就连朱子早年也是信佛的。所以,在朱子时代,儒学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佛教。

正因为佛教本土化改造的成功,佛教的传播如虎添翼,几乎攻陷了儒家思想的所有领域。以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为例,除“二程”以外,其余三子的学术思想无不杂糅着佛学的因子。“二程”的学生也大多沾染着禅气,有的干脆以佛释儒。在这样的学术与社会思潮笼罩下,要捍卫儒学的纯净与创新儒学的理论,需要有极大的理论勇气和学术能力。朱杰人指出,今天我们看到的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就是一个佛教国家,中国的西藏,长期政教合一。不难想象,如果没有朱熹对儒学的改造,当时的中国可能会面临怎样的转折。

朱子应运而生,他的勇气和能力使他成为创建新儒学、构建理学庞大理论体系的不二人选。朱子集儒学之大成、集北宋理学之大成、集当时代先进文化之大成,构建了全新的理学的理论体系,很好地回应了时代的挑战,使儒学获得了新的生机。

正如钱穆先生评价说:“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北宋理学兴起,乃儒之重光。朱子崛起南宋,不仅能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并亦可谓乃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此两人,先后矗立,皆能汇纳群流,归之一趋。”朱子使儒学获得了新的生命,具备了新的精神,儒学得以继续传衍至今。

朱子学说与文化自信

谈到当今热门的文化自信,朱杰人认为,朱子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他对儒学理论、儒学传统的高度自信。淳熙16年(1189),朱子作《中庸章句序》,第一次明确指出,儒家有一个“传有自来”的道统的存在,同时确认自己是道统的传承者。

朱子65岁时写了一篇《沧州精舍告先圣文》,在这篇告文中,他以学生向老师(孔子)报告的口吻总结了在承续孔子道统的事业中自己的认识与作为,自认为对先圣的道统已做到了“探原推本,敢昧厥初”,从此以后,道统之传将“传之方来,永永无斁”。告文充分显示出一个儒者的历史担当与强烈的文化自信意识。

朱杰人说,承认道统,就是承认自己的文化传统,这是一种文化自信;传续道统,就是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这是一种文化自觉。

道统的直接对立面,是异质文化,是异质文化的入侵和对本土文化的阻断。朱子成功地建构了儒学传承谱系,确保了儒学的独立性和纯粹性,排除了释道对儒学的侵蚀和干扰。所以,捍卫道统就是捍卫本土文化,就是捍卫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朱子对儒学的改造,主要是对儒家的经典做了一个简化和后经典化的工作。淳熙九年(1182)朱子将《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章句》四种书并为一集刊刻于婺州(今浙江金华),标志着“四书学”体系的最终完成。在此之前,淳熙二年(1175),朱子与吕祖谦在寒泉精舍共同编成《近思录》。《四书集注》和《近思录》很快成为儒学的新经典,前者从元代以后甚至成了科举考试的基本教科书与标准答案。

同时,朱子还建立了一套庞大而严整的、自成体系的哲学系统和完整、系统的儒家礼仪制度。朱子从研究古礼着手,重新为国家建立起一套完备的礼,从国家之礼,到地方(州县)之礼,直至庶民之礼。朱子应时而动,作了《家礼》。从此,中国的老百姓有了自己的礼。

说到这里,朱杰人风趣地告诉大家,为了带头实践《朱子家礼》,他以儿子为实验对象,2009年12月在上海西郊宾馆举行了一场现代版的朱子婚礼。婚礼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在年轻人中引起极大反响。这说明,时至今日,朱子婚礼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再现是完全可能和可以预期的。中华传统的礼俗文化,完全可以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在西俗铺天盖地的压迫下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展的空间。

朱杰人认为,朱子认为“世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意思是如果没有孔子,我们还生活在黑暗中。他认为:“天不生朱子,仲尼如长夜。”朱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如果没有朱子,孔子的思想可能就不会这样被传承下来。严格说来,我们现在理解的儒学,已经不是孔子的儒学,而是经朱子重新解释过的新儒学。朱子学的成功建构,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一个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经典范例。

人物简介:

朱杰人,1945年5月出生,江苏省镇江市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现任上海市儒学研究会会长、中华朱子学会常务副会长、世界朱氏联合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古典文献学、经学。作为古典文献学、先秦及宋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专家,近年来他主要从事朱子及朱子学的研究与组织工作,是该领域的权威。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