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名中医杭秉一

核心提示: 他出身书香门第,十年寒窗,奋读四书、五经,为当地博学多才之秀。后被聘塾师,继而又受到名医丁甘仁之徒陈保康赏识,被收为门徒,从此开始了医业生涯。

■杭光亚

丹阳南门外名老中医杭秉一先生家住杭甲,生于1909年,殁于1981年。

他出身书香门第,十年寒窗,奋读四书、五经,为当地博学多才之秀。后被聘塾师,继而又受到名医丁甘仁之徒陈保康赏识,被收为门徒,从此开始了医业生涯。

他苦读中医四大经典论著,尤嗜读《伤寒论》,从晋朝王叔和的《伤寒论》至清代柯歆伯的《伤寒今译》,研究颇深。他对伤寒六经辨证的三百八十九条,一百一十三方,都能条分缕析,背诵如流。其次又读叶天士、薛生白、雷少逸等名家学说论著,集诸家之大成,使之医论非凡,医术精湛,名震故里乡外。金坛、丹徒等邻县慕名而来求医者络绎不绝,外省市来函“隔山求医”者时而有之。凡来求医者,不论贫富,也不论地位高低,他一视同仁,对极贫患者,则慷慨解囊,深得民心。

“为民除病,患者为重”是他行医之道,不管何时何地,只要病家所求,有求必应,常见他健步如飞,步行数十里,为病家匆匆出诊。不管风霜寒暑,也不管瘟疫猖獗,他从不顾个人安危,以患者为重,救命如求火,全力抢救病人。民众均以“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当今华佗”而称颂。

杭秉一辨诊精细,每看一病都写有医案。如此规范应诊,是他一生特色。更有特色的是,他视病家如亲人,善于促膝谈心,乐与患者问寒暖,精心望、闻、问、切。热心细谈病情及治疗方案,耐心倾听病家询问及反馈,有问必答,百问不厌。使病家放心,患者安心,共树信心,奋战病魔。这是他多年来倡导的精神疗法,即三分治七分疗,此疗法治愈率极佳,病家体会极深。

杭秉一以诊治疑难杂病著称。曾根治糖尿病患者若干例,令西医疗法者视为奇迹;治疗伤寒、中风、偏瘫等顽症,甚有独特疗效,令西医疗法者心悦诚服。他善于总结和积累临床经验,撰写《用药心得》多册,“杂病析疑”论文多篇。

抗日战争时期,国难当头。杭秉一同所有热血青年一样,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感召下,投身革命,与新四军秘密联系,为茅山新四军征粮纳税,尽了一点抗日之力。上世纪六十年代,丹阳县举办中医进修班,他被聘讲授《伤寒论》,由于授课精彩,故一鸣惊人,名满全县。杭秉一一生带的门徒较多,出众者有毛自维、韦兴中、王阳春、贡兆华等。现均为我县中医界骨干。他对门生严谨教学,诲人不倦,诸生皆有春风化雨之感。

杭秉一年富为强时,曾任延陵地区联合诊所所长多年,并连任延陵卫生协会主任,他在组织和领导原先分散的卫生工作者方面,起了凝聚作用,为日后各乡镇成立卫生院奠定了基础。

杭秉一退休后已是古稀之年,被新成立的县中医院聘为老中医,并带两名医大实习生。白天临床,晚上与实习生切磋医论。杭老虽已是耄耋之年,却老骥伏枥,壮志不已,将终生所学传于后辈,也算是了却晚年唯一心愿。

心愿了却后,他别离了中医院,又回故里,虽已是风烛残年,但为民除病之精神不衰,他又奔波延陵九里药店坐堂行医,有时往返二十余里,不顾自身老弱病残,带病行医,其事迹被传为佳话,广泛流传于民间。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