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银行理财产品热度略降

资管新规影响逐渐显现

核心提示: 金融机构资管新规发布一个多月以来,其效应正逐渐显现。

本报讯(记者 嘉瑛) 金融机构资管新规发布一个多月以来,其效应正逐渐显现。日前记者走访我市多家商业银行发现,资管新规着重监管的理财产品热度有所降低,产品数量和收益有所下降,而结构性存款和大额存单受关注程度有所提升。

记者在周末休息日走进新民路一家商业银行网点看到,平日里人头攒动的银行理财柜台稍微冷清了些,而理财产品宣传栏上非保本产品收益,根据期限长短,大多在4.2%到4.6%中间;保本理财产品收益率,根据时间期限,大多在3.6%到4.1%中间。同时,理财经理还强调,保本理财产品额度有限,要买得趁早。

“最近,保本理财产品数量明显减少,而且无论是保本还是非保本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比一季度明显下降。”在开发区某股份制商业银行,负责理财的大堂经理这样说道。尽管如此,他还是认为,理财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收益性还是不错的,适合绝大多数没有投资时间和经验的市民。据其介绍,目前该行的保本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在4.3%左右,非保本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在5.2%左右,虽然收益率在业内还可以,但都比一季度尤其是春节期间明显降低了。

银行理财产品的热度和收益降低,除了过了一季度银行旺季的因素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受到新发布的资管新规的“大棒”影响了。记者随后从监管部门即市人民银行了解到,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其中,新规要求金融机构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产品出现兑付困难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而且表示资管新规过渡期至2020年底。

看似高大上的资管新规到底会给市民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呢?记者从市人行了解到,虽然资管新规政策刚刚出台一个多月,并且给了金融机构一年多的过渡期,所以各家银行理财产品的调整是渐进式的,当前不会立刻有非常显著的变化。不过,这一资管新规未来还是会对我们的银行理财市场带来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自2020年底以后,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将成为历史、3个月以下的封闭式理财产品将消失、针对私募和信托产品的投资者门槛抬升;而打破保本和刚性兑付之后,也意味着银行理财不再稳赚不赔,投资者不能再“闭着眼睛”购买理财产品了。

资管新规落地一个多月后,我市各家银行已经开始着手提前准备这一新规。记者走访时了解到,目前我市多数银行已将既有的保本理财转移到结构性存款产品中来。这是因为,以“存款+衍生品”形式存在的结构化存款产品,本质上还是存款,但相比于普通存款,其最大特征在于其利息与挂钩标的物的收益表现相关,因而其利息是浮动的,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但收益率也比较高。

与此同时,在近来股市、债市等其他投资渠道收益不太好的当下,风险系数较低、较普通存款基准利率上浮一大截且长期收益率不错的大额存单,也越来越受到我市风格稳健的高净值投资者们的关注,有的市民一买就是好几十万元,有些利率上浮较大的大额存单产品还要提前预约才能买到。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