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熟诗

陈晓凤

小时候读诗有口无心,不解其意,不知其美,稍长些,重读熟诗,却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味。

因为名字带晓,父母本意为小,觉着小家碧玉就好,上户口时却错记为晓,小时候觉得如名字这般大事一定要有独特的意味,但是不知晓为何意,经过我上下求索,终于在《春晓》的晓字上明白了意思,早晨旭日初升,欣欣向荣,清露滴滴,多好的意蕴啊!之后逢人便背的一首诗就是《春晓》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全然不知其中的意蕴,只顾着口头忙乱地背着。

窗外栽种了许多树,阳光初绽,就能听到鸟儿的叽叽喳喳声,忽就记起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是怎样恬静的生活画卷啊!春日困倦,浓睡不起,却被鸟儿惊了好梦,扰了睡意,没有任何的恼意,只有碰触到耳膜的欣喜,春日一片盎然的景致展现得淋漓尽致,清水淡雅的文墨里逢春之喜一览无余。

还记得小时候在春日农忙时经常随着父母到田间地头里玩闹,学着各种鸟儿叫,不疲不累,循着叫声追鸟儿、掏鸟窝,其实哪里能追的上,只是玩闹罢了,父母担心从坡上摔下来厉声呵斥,终不知悔,麻雀远远观望叽叽喳喳地叫着或许正幸灾乐祸呢,我才不在乎,照旧拍拍身上的尘土嘻嘻哈哈地闹着、叫着,坡上坡下与鸟儿绕做了一团。曾经与鸟儿那样的玩闹,却从未仔细体察过这句诗的意蕴,如今读来却是满满的回忆,那样的肆无忌惮,那样的烂漫天真。

如今在道路上,又见麻雀,才惊觉这样的飞鸟不怕人,是人们太过善良还是鸟儿渴求着与人玩闹?忙碌的生活麻痹了鲜活的灵魂,感官的迟钝物化了所有的诗意,那一片盎然的生机我们视若无睹,“上进”的志向终究换不回“有趣”的心灵。

年纪稍大些读了《红楼梦》满脑子都是林妹妹凄婉的葬花声。“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啼血之情、叹息之声不绝于耳,春花消散,红颜易老,慨叹于世间缺憾的存在,更知觉美得难得,才发现原来孟浩然痛惜花落之声的表述这样简明,我竟从未知晓。

在暗夜中那一份流在空气中的滴答声让人觉得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种静谧的笼罩中,每个人都被逼进了一个狭小的空间,细细密密、如同针脚一般的雨丝滴答在每个人的心坎上。绑附在男人范围内的女人,在春红残落时顾影自怜。夜晚时的雨声、生机中的败落,实实的混在泪目中,女子的愁丝泛滥,夜雨终是功不可没。

如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般的自然韵味,酝酿在整首诗的流转中,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充斥在浑然天成中,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剔透,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在诗人的脉搏中,“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说的就是这事这首诗了。

夹杂着不同的感触,或喜或忧都来自所思所见,每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会生发出不一样的看法,时常拿出来读读,陶冶情性也好,闲来无事也罢,不忘了有这样一首耳熟能详的名作陪伴过我们就足够了。

  致读者:“玉乳泉”是文学爱好者交流文字的沙龙,是文学爱好者放飞心灵的平台,本版欢迎各位多多赐稿!投稿请发 460142439@qq.com和306586193@qq.com邮箱。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