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子如杀子,“熊孩子”家长该清醒了

核心提示: 在餐厅大吵大闹、在墙面上胡乱涂鸦、待人刁钻没礼貌……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9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4%的受访者感觉现在“熊孩子”多,89.4%的受访者指出“熊孩子”的出现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69.5%的受访者归因于父母没原则的宽纵和溺爱。当“熊孩子”犯错时,88.5%的受访者反对家长说“他还是个孩子”,83.3%的受访者强调对孩子的不当言行要在第一时间给予纠正。

静子

在餐厅大吵大闹、在墙面上胡乱涂鸦、待人刁钻没礼貌……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9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4%的受访者感觉现在“熊孩子”多,89.4%的受访者指出“熊孩子”的出现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69.5%的受访者归因于父母没原则的宽纵和溺爱。当“熊孩子”犯错时,88.5%的受访者反对家长说“他还是个孩子”,83.3%的受访者强调对孩子的不当言行要在第一时间给予纠正。

其实,“熊孩子”们“在餐厅大吵大闹、在墙面上胡乱涂鸦、待人刁钻没礼貌”,还仅是冰山一角。无论在家还是在外,“熊孩子”都显得无法无天,有些“熊孩子”上房揭瓦、下地掘坟,校园霸凌甚至打骂父母的事儿都干得出来。日前,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几名儿童不停地将纪念馆地上的鹅卵石丢入水池中嬉闹,而悼念广场上铺设的鹅卵石象征着遇难者的累累白骨!有一些“熊孩子”简直到了家长不管、老师不敢管,而社会又无可奈何的程度。

“熊孩子”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好动、爱闹,而这恰恰是孩子的天性使然。所以说“熊孩子”的“熊”有可以理解的成分,但是如果“熊孩子”闹得太过分,乃至于对周围的人形成干扰,甚至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自然就让人觉得难以容忍。因为对方是缺乏是非分辨能力的未成年人,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更希望孩子的家长能够承担起引导、约束和管教的责任。

有些家长,虽然不娇惯孩子,但教育方式简单粗暴,长此以往,孩子势必效仿,由此产生“熊孩子”就一点也不奇怪了。然而,相比于简单粗暴的家长,更为糟糕的是,当自己的孩子犯错的时候,“他还是个孩子”往往成为很多家长下意识的挡箭牌。这部分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百般娇惯,孩子无论做什么,是否妨碍甚至伤害了别人,家长都轻描淡写或不管不问,任孩子胡来。直到最终酿成了大祸,如孩子到了违法犯罪的程度才如梦方醒。殊不知,再想挽回,再去管教,为时已晚。

在一个孩子身上,最容易暴露的是家庭的教养。托尔斯泰说过:“孩子出生5年时间里面,他的智慧、情感、意志和性格诸方面,从周围世界所摄取的,要比他从5岁到一生终了所摄取的多许多倍。”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跟家长学的,父母的品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三观。而如今很多家长把不守规矩当作活泼可爱,把不讲道理当作独立自主。正是由不讲道理的父母护着,“熊孩子”更无法无天,他们在公共场所肆意妄为,父母不管,旁人可不会不管,有脾气暴躁者甚至会动手,“孩子是你家的,我凭什么惯着。”言行虽然过激,但应该引起这些家长的重视。

是啊,父母你可以惯孩子,但现实是,不是自家的孩子,没有人替你宠着。自家的孩子自己不教育好,以后自然会有人替你教育。“孩子不可能一辈子都是个孩子,恶人自有恶人磨的时候”。但往往到了这个时候,事情已经严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了。家长们这个时候再去自责和伤心有用吗?你再捶胸顿足再呼天喊地,也弥补不了曾经犯下的错了。

中国有句俗话叫“惯子如杀子”,其中包含着深刻的教育智慧和人生经验,所以当我们面对自己犯错的孩子,面对别人善意的指正时,千万不要仅仅以“他还是个孩子”来搪塞,否则从“惯子如杀子”的角度来看,孩子才是最大的牺牲品。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