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家庭美德 弘扬优秀家风

核心提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培育良好家风,今年,开发区妇联继续开展“最美家庭”“好邻居”寻访和“最美家书家训”征集活动,涌现出一大批爱国守法、清正廉洁、尊老爱幼、绿色节俭、邻里团结、热心公益的家庭典型和一批彰显了传统美德、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家书家训。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培育良好家风,今年,开发区妇联继续开展“最美家庭”“好邻居”寻访和“最美家书家训”征集活动,涌现出一大批爱国守法、清正廉洁、尊老爱幼、绿色节俭、邻里团结、热心公益的家庭典型和一批彰显了传统美德、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家书家训。本刊今日聚焦三个“最美家庭”,讲述这些家庭里的好故事,以飨读者。

本版撰稿 摄影 蒋玉 通讯员 开轩

王月萍家庭:农家女“嫁”给了镇南村

2016年10月,肩负着人民群众的期盼,王月萍当选为镇南村党委书记。虽然是新上任的党委书记,却已在镇南村委会勤勤垦垦、兢兢业业苦干了20多个年头,把全部身心都交给了群众和工作。上任以来,镇南村获得了开发区“五有五好”关工委创建活动先进集体、开发区“两违”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王月萍的家庭,和睦邻里、尊老爱幼、关心弱势群体,在遇到需要关心和帮助的人民群众总是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们,送上钱和物,以解群众的燃眉之急。

作为一名村党委书记,王月萍始终把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放在首位,认真学习十九大会议精神及习近平系列讲话,严格要求自己,对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增加了工作透明度。

她始终坚信,要带领群众逐步走上致富路,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开发区管委会的支持下,镇南村各项公共事业发展加快推进,打造了蔡基新村美丽村庄,完成河阳集镇综合整治与道路改造工作。还投资400余万元用于污水管网、绿化面积、广场亮化工程,村民切身感受到了环境优美、村庄整洁、道路干净的新镇南。此外,积极推进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共计1400多名失地农民保障待遇得到落实,切实提高失地农民的生活待遇。完成河阳新城交付任务,已交付340户,房屋套数640套,实现按期稳定交付。

作为支部书记,王月萍始终把民生改善放在重要位置,对社会保障工作进行重点倾斜:医疗保险每人补贴100元,党员60周岁以上全免,退休干部60周岁以上全免。并且走访关心弱势群体,精准扶持本村的困难户,解决群众困难。为镇南村老百姓发放农民生活补贴,每月25元(女55周岁,男60周岁)共计662人。为60岁以上老人缴纳老年人意外保险,真正让村民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此外,每年还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汇演,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王良弼家庭:耄耋伉俪奉献余热

退休30多年以来,王良弼这位享受离休待遇的老同志,总是把退休看作是焕发第二青春的起点。他没有坐享清福,没有远离教书育人的舞台,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服务社会的形式——担任实验学校、毛家社区关工委的辅导员,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之中。

王良弼同志和学校的一些退休教师一起先后担任了实验学校、毛家社区校外辅导员、老教师报告团成员,为学生所作报告达100多场,更难人可贵的是,他不要接送,不要吃请,不要报酬,每年还拿出自己的工资捐助贫困学生。多年来,他省吃俭用购买了纸张、油彩、笔墨和书籍等,无偿送给跟他学习书画的小朋友,也因此多次被评为丹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

此外,在双休日、节假日,王良弼同志还经常到网吧督查、引导网吧业主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劝导他们依法经营,做到凭身份证实名制上网。多年来,大泊集镇网吧未发现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并多次被评为江苏省优秀“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

王良弼同志的道德情怀,深深地感染着家里的每一个成员。从95岁的老伴到小重孙,个个都敬重他、支持他。王良弼的人格、人品,形成了这个家庭温馨的家风。

王良弼同志的妻子王农英,也是个勤俭持家的模范。1941年,王农英十八岁出嫁到后王村,与王良弼结为夫妇,婚后,王良弼还在上学,不久,公公病故,婆婆年迈多病,家境比较困难。她毅然挑起家庭重担,每天起早贪黑,以耕种田地为立身之本。耕耙挑推,她件件皆能。此外,她还学会了养蚕、织布,勤劳节俭,省吃俭用,节衣缩食,逐渐还清债务,修好房子,使全家生活有所好转。

她孝敬婆母,照顾周到。婆母有病,她就背到丹阳城里医院去治疗。婆媳两人,相依为命,使丈夫无后顾之忧,安心学习,教书育人。她成了全家名副其实的顶梁柱。1954年,王农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以后,她自觉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事事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她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上世纪50年代,统购统销时,她带头卖余粮,带领村民执行统购统销政策,完成任务;在农业合作化时,她带头把耕牛、农具全部投资入社;在筑水库、开运河时,她奋不顾身,不怕苦,不怕累,带头投身最艰苦的劳动,表现突出,被评为劳动模范。60年代初,在最艰难的时期,她放弃去大贡养蚕场工作的机会,担任生产队长,带领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搞好农业生产,提高粮食生产,取得显著成绩,被评为三好先进个人。

进入新世纪,80多岁的王农英,仍积极配合丈夫书写宣传标语、出宣传栏,办书画展、校外辅导站发挥余热,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关心下一代工作贡献力量。其夫王良弼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2017年93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与她的支持帮助是分不开的。时至今日,已95岁高龄的王农英,仍积极参加社区党总支活动,按时交纳党费,除因病住院外从不缺席,并时常教育子孙爱党爱国,勤俭持家,遵纪守法,崇德行善,敬老爱幼,做一个好公民,听党话跟党走,为实现振兴中华的中国梦多做贡献。

多年来,夫妇俩都十分恩爱,和睦相处,互相尊敬,互相关心,形影不离,是毛家社区乃至开发区恩爱夫妻的典范。

史国正家庭:以孝为先侍奉老人

什么是幸福?有人认为腰缠万贯是幸福,有人认为位高权重是幸福,有人认为食可果腹是幸福,也有人认为平安即是幸福。正如:“一千个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人心中对幸福的理解各不相同,不同人对幸福的演绎也千差万别。有这样一家人,他们是千家万户中普通的一员,但就是这样一户平凡普通的人家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宽容、相敬和爱护演绎着最真实的幸福,享受着舒心的生活,这就是史国正家庭。史国正家里有六口人,包括母亲、妻子、儿子、儿媳和小孙子。因为尊老爱幼、事业有成、夫妻举案齐眉、家庭其乐融融,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百善孝为先,史国正几十年如一日,精心侍候老人,从不嫌脏。一听说老母亲哪里不舒服,第一时间赶到身边嘘寒问暖,将母亲的房间打扫得洁白明亮,甚至经常冒着严寒酷暑为母亲求医抓药。2017年的春天,史国正的母亲面瘫、右面歪曲,他及时将母亲送往二院住院医治,但需要中医针灸配合治疗。由于二院不是专科,需转中医院治疗,老母亲晕车又不肯住院,只能每天早上冒雨坐人力三轮车去排队。那时正是雨季,连续下雨十多天,数天后仍不见好转,当晚,史国正和他的妻子冒着大雨在社区老村医的陪同下去了镇江359医院求医抓药,幸运的是,数十天后效果明显,老母亲基本恢复正常。

有一段时间,史国正的母亲老闹肚子,卫生间弄得一塌糊涂。史国正和妻儿不仅到处为她抓药,更天天给她洗涤衣物,弄脏的衣物一般很难洗掉,但是他们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搓洗、一次又一次地用热水泡着,直到干净为止。老母亲体弱多病,他们做儿子、媳妇的抢着给她修脚、洗头、洗澡,要给她修好脚,必须先用温水把脚泡软,再用指甲刀或剪刀一刀一剪地细磨,比雕刻玉石还要细心,生怕弄疼她,弄破她的脚,要老母亲舒服了才肯罢休。

史国正的母亲有三高,又有心脏病,平时在吃饭方面,他们一家人都特别关注,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哪些少吃,哪些多吃。史国正家庭几乎每个月都要上中医院1~2次,专门为母亲求医抓药,抓药回来还要千叮咛、万嘱咐:怎么吃、什么时候吃、吃多少,从来没有半点马虎。这时候老母亲总是笑呵呵地对他们说:“我知道了,我又不是三岁小孩,有事忙就快去吧。”当他们看到母亲开心的笑容时,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最近,老母亲心脏病复发,史国正、他的妹妹和妹夫干脆跟母亲住到一起,不分白天黑夜地陪伴她,生怕发生什么闪失,史国正的妻儿也是三天两头地跑来跑去,问这问那,为她捶背揉肩。

史国正家庭认为,家是一份责任,是温暖的港湾。因为有了温馨的家,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很开心。在家庭里,他们互敬互爱,彼此在不同的环境生长,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习惯,不同的爱好,所以在一起生活难免会有不适应,会有摩擦,这就需要彼此多点宽容、多点谦让、多点谅解,做事多从对方角度考虑一下。构建和谐文明的家庭环境,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和他们奋斗的目标,持之以恒地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使他们这个家庭成为人人羡慕的和谐家庭。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