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企业“挑大梁”稳增长

——解读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大数据系列报道之一

核心提示: 爬坡过坎、滚石上山,天工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定前行。

本报记者 陈静

爬坡过坎、滚石上山,天工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定前行。

从2016年的净利润、利润率同比增幅50%以上,到去年销售额增长25%,再到今年一季度外贸出口增长50%,天工成长之路一路稳中有升,成为我市“老”字号企业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真实写照。

走进天工集团特种钢生产车间,通红的钢材在迸发出大片耀眼火花后,变身为高强度的特种钢。这个始建于1981年的丹北前巷村“老”字号企业,经历30多年的变迁,从一家村办小厂变成了如今的国内专业化生产工模具钢工艺装备最为齐全的公司之一。

一季度,天工集团产能比去年同期增长22%,销售额增长26%,税收增长40%。特别是外贸出口方面,一季度同期增长50%,增速位于全省前列。“一季度形势总体较好,预计全年增幅将远超20%,目前各个车间已经满负荷生产,二季度的订单已排满,开始接第三季度的订单,总体形势稳中向好。”天工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小坤表示。

下一个五年,朱小坤早已经做好规划。未来五年,天工至少再投入30亿元,用于高端新材料和切削工具等新产品方面的开发研究。“天工未来发展主要围绕新材料做文章,新材料将成为未来重要的产业之一,目前天工粉末冶金项目已经开工,总投资5亿元,明年9月将正式投产,届时将填补国内粉末冶金规模化生产空白,向世界证明中国市场经济的竞争力与中国实业的强大。”朱小坤充满信心地表示。

像天工这样的企业,只是我市老牌企业群中的“冰山一角”。奋力前进的众多丹阳“老”字号,焕发出了不一样的“新动力”。

河阳高速一下来,右拐,2公里车程,到达鱼跃生命医疗产业园重点项目现场,只见塔吊林立,听到机器轰隆,在总投资50亿元、项目建设1000亩的热土上,目前有7栋建筑,共计约24万平方米已封顶,今年年底竣工后,将建设覆盖品种最多、最全的医疗产业基地。

据鱼跃医疗4月21日最新公布的2018年一季报显示,其营业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15.49%。天工集团以及鱼跃医疗红火的生产局面及“亮眼”的一季度成绩单,正映衬出全市“老”字号企业发展的喜人态势。

来自我市发改经信委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市工业经济迎来“开门红”。1~3月,全市实现工业应税销售363.3亿元,同比增长27.2%,实现工业用电15.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38%,两项工业经济支撑指标的绝对数与增幅均创2014年以来同期历史新高,均列镇江各辖市区第一。从走势看,工业应税销售自去年3月以来均维持在10%以上的增长,工业用电已20余个月维持在10%左右的增幅,特别是近半年来呈现出逐步走高的良好态势。“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市老牌企业的贡献,大亚、天工、沃得、鱼跃等‘老’字号企业为我市实体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市发改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对外贸易方面,“老”字号企业同样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3月,全市进出口总值6.75亿美元,同比增长11.1%。从企业看,民营企业出口3.3亿美元,增长13.2%,占出口总值的56%,在出口前30家企业中,26家企业呈现增长,八成为“老”字号企业,天工、沃得、大亚等企业出口保持快速增长;从商品类别看,出口前30类商品中,24类商品增长,同样八成以上为“老”字号出品,车辆安全气囊、五金工具、塑料地板、成镜、金属家具出口分别增长55.9%、32.9%、43.9%、45.7%、94.1%

“老”字号企业对我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作用还体现在销售数据上。一季度,我市列入镇江市应税销售100强的32家企业累计实现开票销售175.8亿元,占我市工业应税销售的比重达48.4%。其中,应税销售前10强企业实现开票销售135.6亿元,占32强企业销售总额的77.1%,占全市工业应税销售的比重达37.3%。32强企业1~3月累计开票销售增长45.9%,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8.7个百分点,其中,“老”字号企业飞达集团、恒宝股份增幅超100%,华凯线束、彤明高科2家企业增幅超50%,天工集团、鑫海铜业3家企业增幅超30%。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