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提质增效、生态保优、品牌兴稻”

“绿色优质”成为今年水稻生产主旋律

核心提示: 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年。

本报记者 须俊 实习生 郡玉 通讯员 玉兰

图为我市专业大户在准备机插秧营养土

萧也平 摄

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年。我市水稻生产也面临最低保护价下调,农资价格大幅上涨,产业化程度不足,效益提高难等问题。对此,如何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记者昨日从市农委获悉,今年我市水稻生产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突出“提质增效、生态保优、品牌兴稻”的发展要求,大力示范推广集中育供秧、优良食味稻米绿色保优栽培、稻田综合种养以及肥水精准调控等节本降耗、绿色增效技术,深度挖掘“稻田+”、“稻米+”在促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中的潜力,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据了解,今年我市水稻生产的目标任务是: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52万亩左右,单产630公斤左右,总产33万吨左右,稻米品质达国家三级米以上标准,良种覆盖率98%以上。以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为抓手,推广以机插秧为主的集中育供秧、全程机械化;推广绿色生态栽培,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因地制宜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水稻+N种植模式,调整种植结构提质增效;推进绿色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建设和产业化发展。

为推广优良食味水稻品种,发展稻米产业化,今年我市水稻品种将推广以高产和优质食味品质稻米为主,早熟晚粳品种主推南粳5055、武运粳31,搭配宁粳8号。迟熟中粳品种主推南粳52、宁粳7号,搭配南粳9108。各镇品种布局坚持“一主一辅”原则,做到因种栽培,严禁推广跨区域、未审定的品种。并扩大优质食味稻米品种的种植,因种栽培,调优品质。建立优质稻米基地,注重打造优质稻米品牌,加大订单生产,发展优质稻米产业化,延伸产业链,提高种粮经济效益。与此同时,我市还将大力发展集中育供秧,推进全程机械化生产;推广绿色生态栽培技术,通过水稻精确定量栽培集成技术,开展化肥减量增效和推进植保绿色防控,促进水稻稳产提质。

优化水稻种植结构,提升稻米质量和效益。围绕提升质量效益,推进水稻种植结构调整优化。一是因地制宜示范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如“稻-鸭共作”、“稻-小龙虾共作”、“稻-鱼”、“稻、鸭+牧草、鹅”生态循环种养等,建立规模种养基地,生产绿色、有机稻米,各地可扶持引导生产者、经营实体等组建联合体,实行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合力打造优质绿色稻米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实现品牌溢价,提高效益。稻田综合种养的农户要有一定的养殖基础和经营管理能力,切忌盲目投入。二是积极示范推广“水稻+N”种植模式。有条件的可积极示范推广“水稻+马铃薯”、“水稻+莴苣+苋菜”、“水稻+西红柿”、“水稻+西瓜(草莓)”等种植模式,提高种稻复合收益。

开展绿色高效创建,建设优质稻米产业化基地。围绕生产可持续发展理念,继续推进水稻绿色创建。示范片全面使用优良食味品质稻米,以轻简、绿色、高效生产为导向,开展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创建。通过高产创建等项目带动,扶持引导规模大户、家庭农场、新型经营主体等打造一批生产环境优、基础设施好、技术能力强、规模集中连片,集生产、收储、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优质稻米产业化示范园、家庭农场集群、产业化示范基地,带动稻米产业提升。此外,我市市、镇农业部门还将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促进关键技术普及,提高规模化生产水平和规模经营效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