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较高又有保障 结构性存款悄然走俏

核心提示: 存款,一直以来是市民非常看重的理财方式之一。而随着近年来传统定期存款利率的下行,很多人逐渐将目光转向了以往并不被人熟知的结构性存款。尤其是今年以来,结构性存款在我市理财市场上逐渐火爆,受到了很多理财者的追捧。

本报记者 嘉瑛

存款,一直以来是市民非常看重的理财方式之一。而随着近年来传统定期存款利率的下行,很多人逐渐将目光转向了以往并不被人熟知的结构性存款。尤其是今年以来,结构性存款在我市理财市场上逐渐火爆,受到了很多理财者的追捧。

观察:结构性存款迎来春天

“有结构性存款吗?我想买十万元。”日前,在新民路某商业银行大厅,一位四十多岁的市民陈女士,拿着银行卡向大堂经理咨询道。原来,她听朋友推荐说,这个结构性存款安全性好、收益也不错,所以就准备将闲钱购买一些以保值增值。

在我市各大银行,记者看到了形形色色的结构性存款产品,有的与黄金期货挂钩,有的则与利率、汇率、沪深指数、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等各类标的挂钩。根据起购金额和期限不同,这些结构性存款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基本在3.5%~4.7%之间。

“眼下,股市行情不好,基金存在风险,黄金等其他品种又不太熟悉,还不如将存款放在银行,至少不会亏本,也有一定收益啊。”一次性存入了二十多万元结构性存款的市民王先生无奈地说,去年到今年炒股亏了不少钱,看着没什么大指望了,就把剩余的钱都拿出来,转到了银行的结构经存款上面,安全又省心。

连日来,记者走访市区多家商业银行了解到,受资管新规即将落地的影响,保本保收益型银行理财产品退出市场的脚步渐行渐近,市面上保本型理财产品也逐渐减少,结构性存款产品则被力推。由于多数结构性存款的预期收益率达4%以上,利率几乎是一年期定期存款的3倍,因此这些较高收益的保本理财产品备受理财市民们的青睐。尤其是今年2月份以来,各家银行的结构性存款销售量大多达到了去年同期的两到三倍。

剖析:结构性存款优势明显

据市工行个金部主任孔伟莉介绍,结构性存款并不是银行的新产品。早在2002年,光大银行就推出外币结构性存款,并在2005年发行了国内首个人民币结构性存款产品。

虽然同为存款,但结构性存款并不是单纯的普通存款,是商业银行在吸收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加入一定衍生品的结构性金融产品,比如沪深300指数、黄金、利率、汇率等等,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不仅与存款利率挂钩,还与挂钩的这些资产的表现有关。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结构性存款的收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存款产生的固定收益,以实现保本;另一部分则与标的资产的价格波动挂钩,资金流向高风险领域,以博取更高收益。

对于结构性存款的逐渐火爆,各银行人士不约而同地认为,去年底下发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这会对银行表内理财也就是保本理财业务形成冲击。为此,不少银行开始未雨绸缪,为表内理财业务谋求转型。结构性存款属表内业务且设计灵活,可以很好地代替保本型理财产品。

据记者了解,相比非保本理财产品,结构性存款产品的安全性相对较高,而且收益率高于定期存款,因而受到不少投资者青睐。如今,此类产品在银行理财市场上往往一出来就很快被售罄。

提醒:结构性存款也有风险

尽管当前结构性存款存在诸多优势、受到市民追捧,不过其中蕴含的风险还是需引起大家重视。

孔伟莉告诉记者,从理论上来说,结构性存款可以保本增值、风险较低,但由于每期挂钩的投资标的不一样,每期的预期收益率也有所不同。购买结构性存款时,需要市民自己确定投向和风险、挂钩什么类型的产品,根据自己对未来行情的判断进行选择。因此,购买时要认清标的。

与此同时,由于结构性存款涉及衍生品投资,但银行并不能直接配置衍生品等高风险资产,所以理论上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由于各银行对结构性存款会计计量和统计口径存在偏差,在销售流程、协议文本、投资者风险提示方面,也并没有相关监管细则规定,这也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隐患。

值得注意的还有,虽然当前大部分银行所推的结构性存款产品都是保本的,但由于其收益不固定,到期时其预期的最高收益率并不一定能拿到。根据统计显示,今年2月全国共有549款结构性产品到期,其中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产品有65款,这其中有41款产品未实现预期收益区间中间值,占比超六成。

总体来说,从本质上看,结构性存款并非传统存款,而是一种理财产品,其实际收益水平与挂钩的资产价格有关,虽然收益高于普通定期存款,但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因此,投资者应认清产品类别及其挂钩标的资产,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切勿盲目投资。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