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锲而不舍接力 访仙双茆《殷氏宗谱》告成

核心提示: 4月1日,访仙镇双茆村委会内喜气洋洋,经过17年的陆续努力,双茆《殷氏宗谱》终于成功问世。来自各地的殷氏族人前来领取家谱,共庆家族盛事。江苏殷商文化研究会主要负责人到场祝贺。

图为双茆《殷氏宗谱》首发式现场。

记者 殷显春 摄

4月1日,访仙镇双茆村委会内喜气洋洋,经过17年的陆续努力,双茆《殷氏宗谱》终于成功问世。来自各地的殷氏族人前来领取家谱,共庆家族盛事。江苏殷商文化研究会主要负责人到场祝贺。

老家谱侥幸存世传薪火

记者了解到,双茆殷氏居住在东茆塘里村。家谱之所以能够传世,得益于村中保存了一部民国版老家谱。

双茆《殷氏宗谱》编委会成员介绍说,现存的老家谱编修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线装宣纸本,共有34卷36本,扉页有“麒麟殷氏家乘”6个大字。1949年前,老家谱由殷玉田收藏,其有四个儿子:钱坊、朝坊、炳芳、生芳。长子早殇,三子分家。1966年“文革”中,《麒麟殷氏家乘》几乎被焚毁殆尽,唯有东茆塘里村的这套家谱被收藏在殷生芳家西边的一间楼房杂物中,侥幸逃过一劫。该村殷如生告诉记者,当年他跟其他“红卫兵”到家家户户搜查“四旧”,凡是收缴的家谱和古书,全部被集中焚毁。这部《麒麟殷氏家乘》,当时只有他一个人上楼查看,念在是村中的家谱,他没告诉其他人,这才没有被毁。后来,殷生芳之子殷双川选址砌新房,将老房卖给殷炳芳之子殷双金,掩盖在杂物中的《麒麟殷氏家乘》随房屋买卖到殷双金家。殷双金发现后,精心收藏,后来披露于世。如今,该老家谱作为殷氏家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已经由殷双金之子殷建平继承和收藏。

老家谱揭开双茆殷氏600多年历史

老家谱存世,揭开了殷氏家族近千年的繁衍迁徙。那么,殷氏族人是如何迁居东茆塘里村的呢?

《麒麟殷氏家乘》记载,殷秩(字秉常)世居泰州,北宋时在都城汴京做官。金兵南侵时,殷秉常随军护送高宗皇帝南渡,后被封为右武大夫。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殷秉常定居丹徒大港。其二子再迁华墅(原属丹阳埤城,今属于丹徒丁岗镇)。此后,殷秉常长子殷英迁居姚巷,第四世的一支迁麒麟(今其林村),另一支迁姚巷(今尧巷村)。而东茆塘里村殷氏就是麒麟殷氏的分支。

东茆塘里村在麒麟村南约7里。据老家谱记载,麒麟殷氏始祖殷立在该村定居后,越七世,即殷秉常第十一世殷珙(字彦璧)时,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前后)迁居东茆塘,为东茆塘殷氏始祖。所以,东茆塘里村殷氏,迄今已有620余年历史,如今已传至第32世,有殷姓住户120余户460多人。子孙迁居丹阳丹北镇、开发区,金坛等地,并散布全国许多城市。

十七载辛劳再续家族历史

为了传承殷氏家族历史,民国版《麒麟殷氏家乘》被发现后,东茆塘里村开始了续写家谱工程,并先后陆续准备了17年。

东茆塘里村联队长殷书忠告诉记者,早在2001年,东茆塘里村就成立了由殷生富等9人为首的续谱编委会。其中主修人殷川松为了熟悉老谱,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先后将家谱中涉及东茆塘里村的内容全部抄录下来,为修谱打下基础,后来他又自学电脑,从五十多岁到如今的七十岁,殷川松始终为续家谱倾注心血。由于时间跨度长,期间原编委会中先后有3人去世,东茆塘里村为此又重新组建了以殷汝中等10人为首的新编委会,终于圆满完成了家谱续修和印刷。

新编修的双茆《殷氏宗谱》共六卷四册,仍为线装宣纸本,图文并茂,印刷精美,并配置了订制的家谱箱。为了便于后世续修,该家谱在最后预留了部分空白页,作为“余庆录”和“家事记”,以方便殷氏族人记录。

江苏殷商文化研究会会长殷若东说,双茆《殷氏宗谱》玉成弘发,实现了东茆塘里村几代殷氏族人梦寐以求的愿望,促使南渡殷氏血脉得到延续,促使殷氏优秀传统文化、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得到了系统的传承。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