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渔业转方式增效益

我市开展春季渔业生产调研

核心提示: 为全面了解2017年全市水产养殖生产情况,指导养殖户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3月10日~22日,水产站分组、分片区深入养殖塘口,开展全市春季渔业生产情况调查活动,科学指导养殖生产。

本报讯(记者 佩玉 通讯员 刘建华)为全面了解2017年全市水产养殖生产情况,指导养殖户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3月10日~22日,水产站分组、分片区深入养殖塘口,开展全市春季渔业生产情况调查活动,科学指导养殖生产。

座谈会上,各镇(区、街道)相关负责人逐一汇报了河蟹、青虾等主要养殖品种的养殖面积变化、苗种生产和放养情况,以及病害和养殖生产特点等,2017年上半年以晴朗天气为主,光照充足,有效积温较高,养殖水体环境良好,有利于水产养殖品种的生长,各主要养殖品种长势良好,成活率和规格较前年都有10%以上提高。由于苗种、动物性饵料、人工等主要养殖生产成本的增加,整体生产成本比去年高8%左右。养殖户代表也对各自的生产投入和养殖管理做了详细交流。此次活动进一步推进了全市渔业的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为今年渔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交流汇报获悉,尽管去年受持续高温天气的影响,但全市渔业生产总体养殖成效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四大家鱼养殖户由于草鱼价格的大幅度上扬,一举扭转了近几年持续低迷的局面,但考虑到市场行情的不确定性,还是建议养殖户开展多品种混养或适度休闲垂钓,加强一产、二产融合;青虾养殖丹阳面积占比大、效益稳定,建议养殖户加大青虾良种太湖1号新品种的引进,适当开展青虾与南美白对虾或罗氏沼虾的套养。河蟹养殖我市总体而言产量不够高,规模不够大,效益参差不齐,去年养殖户有部分糖口颗粒无收,建议选用优质良种—长江2号河蟹,诺亚1号河蟹,加强水质管理,控草保草,进行生态健康养殖。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