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丹阳的渊源

核心提示: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他的革命活动身影遍布全国,作为紧邻民国首都南京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丹阳,也曾留下伟人的足迹。丹阳与孙中山先生有着许多渊源故事。

蒋国清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他的革命活动身影遍布全国,作为紧邻民国首都南京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丹阳,也曾留下伟人的足迹。丹阳与孙中山先生有着许多渊源故事。

孙中山

陵口人郦正坤70年前征画比赛中有关陵口中山大桥的写生

孙坚墓——高陵

(记者 殷显春 摄)

 

孙中山远祖陵墓在丹阳

丹阳,作为孙权家族开创东吴帝业的皇基之地,在《三国演义》中被孙策深情地称为“曲阿故土”。东吴高陵,位于司徒镇大坟村北,是东吴大帝孙权之父武烈帝孙坚的陵墓,是镇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地方志书记载,东汉末年,孙武的二十代孙孙钟为避战乱,从原籍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隐居曲阿白鹤山钟离村(今丹阳司徒镇至德岗),种瓜为业。其后,经孙钟之子“破掳将军”孙坚及孙辈孙策、孙权兄弟的艰苦创业,终于崛起江东,创建了吴国。公元191年,孙坚战死襄阳,归葬曲阿白鹤山东侧,孙权称帝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封孙坚陵曰“高陵”。据考证,富春孙氏宗族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令人瞩目的是孙中山家族一支,其世系也源出富春孙氏。上世纪80年代初,广东发现孙中山家谱,封面即题为《富春孙氏宗谱》。早在1942年,广东中山大学罗香林教授曾写有《国父家世源流考》,书中说孙中山先世孙誗,晚唐僖宗时以军功封东平侯,自赣迁闽,又由闽入粤。具体迁徙路线是这样的,即江西宁都迁福建长汀河田,再迁广东紫金县忠坝(永安县上镇),再迁广东增城,再迁广东中山县(原香山县)涌口门村,最后迁到翠亨村。而孙誗以上的世系,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耽,字玄志,汉阳太守。二子:钟、旃。钟,吴先主权即其裔也。旃字子之,太原太守。二子:炎、历。炎字叔然,魏秘书监。生倰,字仲觚,太官令……”倰以下世系是:道恭、—顗—煇—纬—周—敬仁—蔚—伯礼—孝敏—仲将—希庄—嘉之—遹—会—公乂—瑝—拙—誗。再据陆允昌生编撰的《中国孙氏世系源流》一书,孙炎无子,以坚子匡为后,匡生倰。由此可见,孙中山先祖孙誗名义上为富春孙氏孙旃(孙钟之弟)之后。而实际上孙旃的儿子孙炎无后,孙权的四弟孙匡被过继给了孙炎。孙中山应为孙权弟孙匡的后人,武烈帝孙坚应是孙中山家族其名副其实的“老祖宗”。因此,从某种意义讲,丹阳也可称为孙中山先生的“先祖故土”和“祖坟所在地”。

孙中山在丹阳火车站接见林立山

民国风云人物林立山,名懿均,字立山,丹阳后松卜村人(今属延陵镇),生于1881年。1905年,林立山被选送为官费留日学生到东京弘文馆师范科学习。在日本,他联络有识之士创立体育会,并积极从事以推翻满清政府为目的的革命活动。当时,中国同盟会初创,孙中山抵达日本时获悉体育会人才荟萃,均属革命分子,便通过多种途径设法与林立山取得联系,切谋合作。孙中山对林立山鼓励慰勉,赞赏不已,并动员吸收他及体育会成员集体加入了同盟会,成为同盟会早期成员之一。与他一起加入同盟会的丹阳同乡还有韩笔海、胡小沧等人。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爆发辛亥革命,各省先后响应。丹阳光复后,林立山奉檄担任丹阳军政分府司令。1912年1月1日上午11时,孙中山在胡汉民、汤尔和、王宠惠、陈其美、军事顾问荷马李等数十人的陪同下,乘沪宁铁路专车从上海出发到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数千人到车站送行,车行时,鸣炮致敬,欢声震天。车过苏州、无锡、常州时,孙中山均受到热烈欢迎,“共和万岁”之声闻于数里。下午,列车经停丹阳站(位于今丹凤北路东侧)时,丹阳军政分府司令林立山专程前往车站迎侯。孙中山先生下车与之握手交谈,勉慰有加。

孙中山任命马相伯为南京第一任市长

复旦大学创始人、著名爱国老人马相伯,丹阳胡桥马家村人(今属开发区),生于1840年。1911年武昌起义后,马相伯随江浙联军总司令部来到南京,后任南京府尹、江苏都督外交司长。据《南京掌故丛书之五》记载,南京历史上第一次设市,是在1912年。当时,孙中山定都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改江宁府为南京府,设南京市,并任命德高望重的马相伯为首任南京市长。据近代词学大家汪东于民国初年在《新闻报》上撰文称:“民国初元,南京建临时政府,以先生(指马相伯)为第一任市长,未几引去。”

当时南京形势十分复杂,南京光复后,革命军内部诸将争功,各自为政,形势危急,大有互相残杀之势,在纪念黄花岗烈士大会上,马相伯应孙中山之邀作演讲:“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就是我们在座诸位的同胞,尤其是诸位革命军人的一面镜子,请大家对着这面镜子,看一看你们的原形,是不是真正为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大多数同胞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而来革命,是不是为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大多数同胞幸福与生命而革命?是不是可以做到富贵不能淫,反过来说是不是为了都督、总司令或大富大贵而来革命?诸位试将腔子里一些东西拿出来照一照,是不是有什么觉得惭愧的地方?”真诚的演讲赢得现场欢呼阵阵,孙中山先生为之动容,大加赞赏,这次演讲也对稳定当时南京的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孙中山感念吕凤子家族为同盟会雪中送炭

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吕凤子,丹阳人,生于1886年。吕凤子的父亲早年在上海开办德本堂钱庄,为人乐善好义。孙中山先生初创同盟会时期,正处经济窘迫境地,曾得到来自吕凤子父亲德本堂钱庄热心的大力捐助,这些雪中送炭的宝贵捐款,帮助孙中山先生摆脱了当时的困境。为此,孙中山先生一直感念不忘。民国元年(1912年),总统府秘书室发来一份电报,由当时的丹阳县政府转交给吕凤子先生。内容是约吕凤子先生到上海去一趟。吕凤子先生见了电报,反复思量,不知道是谁找他,就和同盟会会员韩笔海商量,一起到上海去看看。

他们到了上海,很快找到了打电报的人,随即受到热情接待。接待人说:“七八年前同盟会曾收到一笔数字不小的捐款,捐款的人没有说姓名,这笔钱帮助中山先生摆脱了当时的困境,中山先生老记着这件事。现在我们打听到钱是从你父亲开办的德本堂钱庄汇出的,也知道你父亲已过世,中山先生要当面同你谈一次话,将安排适合你的工作。”

过了一天,吕凤子见到平生敬仰的孙中山先生,十分高兴。孙中山叫人泡好茶,询问了吕凤子父亲及家庭的有关情况,并一再表示谢意。“我安排你在政府中任职,不知意下如何?”孙中山想以此报吕凤子父亲的慷慨赠款之恩。

“多谢孙先生盛情,我乃一介书生,志向不在官场。所办正则学校才初具规模,一时难以脱开。”吕凤子笑着婉却。

“吕先生笃志办学,精神可嘉。救国之道,也离不开教育,这乃是长远之计。我亦不勉强你了。今后有什么事可找我。”孙中山先生随即吩咐一名卫士,陪吕凤子和韩笔海在上海游玩几天。但吕凤子和韩笔海已等不及了,告辞孙中山先生后即离开上海赶回丹阳。

孙中山英名永留丹阳道路桥梁建筑物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为了表达对这位革命领袖的永久纪念和深切怀念,全国各地此后纷纷在城市建设中以“孙中山”为道路、公园、学校项目等命名。丹阳人民也积极加入缅怀之列,先后以“中山”命名了多处道路、桥梁、建筑物等。其中,中山路为丹阳城区东西向主干道,始建于民国31年(1942年),日伪将之命名带有殖民色彩的新亚路。抗战胜利后,为了纪念国父孙中山,时任启南镇镇长殷锦山向第一区区长焦桐申请,将新亚路改名为中山路,该路上通往城门的木桥(今新北门桥前身)命名为中山桥,1946年获县政府通过。中山路公铁立交桥,位于丹阳火车站南300米,始建于1974年,为丹阳东西城区交通要冲。陵口大运河中山桥,位于陵口镇,横跨京杭大运河,最初是由地方募捐建造,并得到无锡实业家荣德生的资助,民国十七年(1928年)竣工,解放后,因大运河拓宽数次改造重建,但桥名一直沿用至今。陵口中山路,即陵口镇连接中山桥的南北向主街道,是该镇的中心大道。此外,丹阳全市还有中山大楼、中山宾馆、中山商场等多处以“中山”命名的建筑物。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