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他的高额利息,他看中的是你的本金!

老人被骗后为何难维权

核心提示: 随着人口加速老龄化,针对老年人的骗局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保健品欺诈、经济型犯罪打着敬老、养老、爱心、公益等旗号引诱老年人投资消费,签订合同。上当受骗后,由于老年人持有的证据相对薄弱,即使投诉立案,往往也很难追回经济损失。 

随着人口加速老龄化,针对老年人的骗局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保健品欺诈、经济型犯罪打着敬老、养老、爱心、公益等旗号引诱老年人投资消费,签订合同。上当受骗后,由于老年人持有的证据相对薄弱,即使投诉立案,往往也很难追回经济损失。  

 

案例:宣称老年保健,实为非法集资

上周五,我市老人黄禹良(化名)就跟记者反映了一起她被骗的事。由于她经常参与外面的演出唱戏活动,前年经朋友介绍,参加了位于华阳路金阳大厦八楼的丹阳福馨源健康咨询服务公司的活动,并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此后,该公司的业务员就邀请她参与公司的免费体检、咨询等形式多样的联谊活动。8月份,福馨源公司业务员向黄老推荐了一款投资理财产品,只要投入1万元以上,年利率有12%,而且还承诺每月能有利息收入。除了利息收入,公司业务员还跟她说,如果介绍其他人参与,投一万元奖励100元介绍费,经不住业务人员的软磨硬泡,看到有不少老年朋友也投了5万到10万元,她便投入了1万元进行所谓的理财,并签订了一份合同。黄老还用微信发给记者她与福馨源所签订的一份所谓理财合同照片。记者看到,这份合同的名称均为“借款与服务合同”,里面内容也都写了年利率百分之十二,期限为一年。她说:“我只领取过7次利息现在还损失9000多元啊!”去年四月,她来到该公司的办公室发现大门紧锁,人去楼空,才知上当受骗。她当时与20多位受骗老人向南环路派出所报了案。据黄老说,当时已经立案,经济损失能否追回还是未知数。

维权难,难在哪?

随着法治观念深入人心,老年人的维权意识也在提高,多数老年人在权利受到侵害后,会主动寻求帮助,但现实中却又困难重重。首先,由于其“欺骗性”的案件犯罪过程暴露较慢,潜伏期长。有的被害人对诈骗行为很难立即发现,或者发现后抱有侥幸心理。其次是罪与非罪的界定难。有的老年人被骗后向公安机关报案,被告知“属于民事纠纷,不属于刑事案件”。再次是挽回损失难。近年来高发的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一般都有较强的反侦查能力,善于伪装和隐蔽、转移自己的财产,由于证据不足或不充分而对犯罪数额做出低认定,给被害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即便案件经法院审理做出了生效判决,被害人也难以全部要回被骗资金。

老人如何防范被骗?

我市消委会工作人员建议,为了防范各种“骗局”,老年人自身要时刻绷紧“安全弦”,世上既没有“灵丹妙药”,也没有“免费午餐”。对于高息理财、高额借款等新骗局,老年人投资或购买产品前一定要多和子女商量,将可以规避大部分的骗局。业内人士认为,父母被骗的一个原因在于不法平台善于打“感情牌”。针对这一点,我们日常生活中要多与父母沟通,了解父母生活动态,倾听父母的想法,这样即使发生问题也能及时发现。当前亟须完善法规,细化制度,各相关部门必须协调、配合、沟通,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形成打击防范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犯罪活动的长效管理机制,在社会上形成群防群治、综合治理的好局面,让“骗老”行为无处遁形。

裕隆

整理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