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街道花园村“80后”青年张伟:

坚持“三化”经营 甘当新型职业农民

核心提示: 如今,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很多青壮年纷纷进厂上班或外出打工,云阳街道花园村31岁的张伟却在田野上辛勤耕耘了6个年头,成了当地一位种粮大户和典型的青年职业农民,粮田承包面积达1360亩。

本报记者 蒋须俊 通讯员 秋忠

如今,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很多青壮年纷纷进厂上班或外出打工,云阳街道花园村31岁的张伟却在田野上辛勤耕耘了6个年头,成了当地一位种粮大户和典型的青年职业农民,粮田承包面积达1360亩。由于坚持机械化、科技化、规模化种粮,加上他组建的农机合作社在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方面发挥了较好的示范效应,张伟还被评为2017年度丹阳市农机科技入户优秀示范户。

作为农村的“80后”青年,张伟为何选择种粮这条路?在当下粮食价格下行的大背景下,他为何会继续干劲十足地扩大规模?未来的种粮事业,他有哪些新的规划?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云阳街道花园村的瑞田家庭农场进行了探访。

在惠农政策感召下,他从城里转行回家种地

走进张伟的瑞田家庭农场,各种大中型农机一应俱全,有4台粮食烘干机、4台高速插秧机、3台大型收割机、大小型拖拉机5辆,还有1台高档自走式植保机等等,张伟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他用于农机装备及其设施的投入达400万元。虽然春节临近,但他们一家人忙年不忘田管,大雪过后,对田头沟渠进行清沟理墒,确保麦苗稳健生长,看着田间积雪融化后长势喜人的麦苗,他对今年夏粮丰收充满了信心。

说起与土地的结缘,张伟告诉记者,一开始他还真没想到要回家种地,“我上学的时候学的是电子电工专业,中专毕业后就在丹阳开了一家电动车修理店。”后来,一方面是因为修理店效益不佳,另一方面,张伟也看到了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各种优惠鼓励政策,再加上父亲又是多年的老农,于是张伟决定回家种地,从此开始了农业规模化种植之路。

张伟告诉记者,花园村共有土地1300亩左右,近年来,随着自己种粮规模的不断扩大,村民们纷纷将土地流转给他。目前,花园村98%以上的土地都由他的瑞田家庭农场承包进行规模化经营了。

种粮要取得稳定收入,依靠科技精耕细作是关键

近两年来,国内粮价不断下跌,不少种粮大户都亏损不少,但对张伟来说,自从其规模化种田经营以来,不仅粮食稳产高产,而且效益较好。像2016年,张伟共种植了380亩糯稻,600亩优质水稻“南粳5055”,其余种植的都是“武运粳31号”,其中糯稻亩产量为1250斤,每斤卖到1.82元,“南粳5055”亩产量1100斤,每斤卖到了1.5元,“武运粳31号”平均亩产量为1200斤,每斤1.36元。同一年,受赤霉病、雨灾等的影响,不少农户种植的小麦都亏本了,“我当年的小麦平均亩产量540斤左右,每斤卖到了9毛多,整体算下来并不亏本。”张伟说。

说起这些年种粮缘何能取得稳定收入?张伟认为,关键是要精耕细作。“现在不少种粮大户都是请人来种地,自己就当甩手掌柜,不太关心田地的情况。我们虽然也请了帮工,但每天不论是我自己还是我家人都要去田里查看,每个田块是什么情况,我们都是清清楚楚的。”张伟告诉记者,虽然父亲是一位老农民,但自己原先并不懂种地。为了掌握好种田技术,他虚心学习,不仅每年参加市农委、云阳街道等举办的农业种植技术培训,还经常浏览农业网站,看别人怎么种田,学习人家的经验,现如今,张伟已经从原先的“门外汉”变成了种田能手,还掌握了农机操作技术。

走粮食深加工之路,打响家庭农场优质稻米品牌

谈到如今的种粮收益问题,张伟告诉记者,随着种田成本的不断提高,种粮效益正在不断缩减。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去年种植一亩水稻的成本来说,农药化肥需要260~270元,机插秧300元,农田打水100元,还有机收割和拖运费80元,植保费80元,除草40元,人工拔草平均80元,再加上土地承包金,算下来,每亩水稻的综合成本要近1200元。按照去年的水稻价格和产量来算,一亩水稻的净效益在200~300元。“以前种粮,一亩田的净效益能有800~1000元,这几年种田效益下降了不少,还好现在土地流转价格下调了。”张伟说,前几年土地租金上涨很快,最高时要780元一亩,现在每亩的土地流转金已经下调到550~645元之间。

2017年下半年,由于水稻扬花抽穗期遭遇连续阴雨天气影响,水稻的产量受到了影响,且出米率大幅下降,种粮大户们的秋粮收成普遍不乐观,一些农户甚至出现亏本弃种现象。因为张伟种植的大部分是优质稻米品种,市场销售价格较好,再加上夏季小麦丰收和农机作业收入,他的收成与上一年基本持平。

张伟说,粮食生产目前还是靠天吃饭,要想种好粮,还是要靠规模化、机械化和科技化取胜。新的一年,张伟计划在添置部分农业机械的同时,准备投资购买一台稻米加工设备,走粮食深加工之路,通过自产自销,打响瑞田家庭农场优质稻米品牌。同时,他今年还将继续扩大优质水稻“南粳5055”的种植面积,“优质稻米还是有市场有效益的。”张伟表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出了乡村振兴的总动员,其中首要的一条就是产业兴旺。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各级对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的加大,他坚信:依靠“三化”经营,自己的粮食规模化经营之路会越走越宽。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