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相伯94岁时的新年梦想

核心提示: 1932年11月1日,上海《东方杂志》新任主编胡愈之先生,策划了一次征求“新年的梦想”活动,向全国各界人士发出征稿函400份。

王铁牛

马相伯

1932年11月1日,上海《东方杂志》新任主编胡愈之先生,策划了一次征求“新年的梦想”活动,向全国各界人士发出征稿函400份。

《东方杂志》征求的问题是:一、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请描写一个轮廓或叙述未来中国的一方面)二、先生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这梦想当然不一定是能实现的)

新年征梦活动,选题新颖独特,吸引了当时很多知识精英和文化名流,最终有142人发表了244个梦想,其中包括了柳亚子、徐悲鸿、郑振铎、巴金、茅盾、俞平伯、郁达夫、张申府、陈翰笙、金仲华、张君劢、邹韬奋、周谷城、宋云彬、李圣五、陶孟和、顾颉刚、章乃器、周作人、杨杏佛、马相伯、林语堂、夏丏尊、叶圣陶、俞颂华等大批人们所熟知的知识分子。

根据编者在《读后感》中统计,就地域来分,上海78人、南京17人、北平12人、杭州8人、广州4人,天津、济南、安庆各2人,武汉、徐州、西安各1人,全部来自大城市,而且集中在沪、宁、杭。就性别来看,男性占138人,女性只有4人。从年龄上看,大体上35岁以上的中年人占最多数,最年长的马相伯先生已94岁,依然“还有着伟大的梦”。

1933年元旦,《东方杂志》以“新年特大号”的形式刊发了这些名人的新年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94岁高龄的马相伯,在积贫积弱的惨淡现实面前,他仍对民族未来充满信心。

有天吃过早饭,徐景贤坐在办公桌上撰写《圣教宗兴与中国》的稿件。马相伯晚年饭后有踱步的习惯,他走到义务秘书徐景贤身旁,看到徐景贤的文章,便叫徐景贤准备笔墨,录写自己几天来思考的《东方杂志》征文内容:

未来的中国,既非苏俄式的一党专政,也非美国式的两党更替,乃民治的国家,法治的国家。未来的中国,承袭五千年来文明古国遗产,不但本部,世人周知;即高丽、台湾、安南、缅甸,暨四境旧属各地,皆可加入州联,组织一大中国。

为实现壮丽的蓝图,要制定根本大法,保障人民应有的天赋人权:即身体自由权、财产所有权、居住权、营业权、思想发现于外者、言论出版集会权,并信仰“无邪术害人”的宗教等权。宗教尊重教宗,应有国法保障,不受他国政治干涉。

在那个国危世乱、社稷飘零的日子里,国内各界人士同做一场“中国梦”。他们随心所欲,畅所欲想,或表达新年感言、个人理想,或预见国家前途、社会走向,或对未来政治制度充满梦想,或干脆不敢做梦、拒绝做梦。

马相伯的梦想是立足于当下,是对未来的展望。他希望未来的国家繁荣、富强,希望人们都能在一个和平、安宁、温暖的环境中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