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核心提示: 一年来,我们在中共丹阳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两聚一高”为引领,以实现“五个新突破”为目标,大力提升发展热度,不断增强富民实效,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0亿元(预计数,下同),增长7.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193元、23594元,分别增长8.5%、8.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35亿元;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率完成年度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在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 黄春年

(2018年1月3日)

TIM图片20180103135827(1)

2017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我们在中共丹阳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两聚一高”为引领,以实现“五个新突破”为目标,大力提升发展热度,不断增强富民实效,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0亿元(预计数,下同),增长7.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193元、23594元,分别增长8.5%、8.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35亿元;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率完成年度目标。

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以江苏第一、全国第二的优异成绩,创成首届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工业竞争实力两年提升13个位次,居全国工业百强县(市)第15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三证照“3550”改革目标;北二环及下穿立交工程当年拆迁、当年开工、当年贯通,创造丹阳城建史上新速度;“263”专项行动强势推进,领导重视、干部给力、社会参与前所未有,环保生态理念深入人心;圆满完成“8.24”专项维稳任务,为丹阳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也为全省防范处置涉众型非法金融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务实顶真抓项目,产业质态得到提升。

二、全力以赴促创新,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三、凝心聚力攻难关,文明创建成果丰硕。

四、持之以恒提品质,城乡统筹取得实效。

五、标本兼治优生态,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六、不忘初心惠民生,群众生活有效改善。

七、齐抓共管严治理,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八、坚定不移转职能,改革步伐稳健有力。

2018年主要工作安排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GDP增长7%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与上年持平;研发投入占GDP比重2.6%;单位GDP能耗下降、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镇江下达任务。

一、调结构,转动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

坚持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产业强市道路,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聚焦实体经济。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全力推进生命科学产业园、天工粉末冶金、美乐共享单车等一批重点项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创成智能制造示范车间2个、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5家。壮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推进鱼跃医疗设备、奇一科技高性能复合板材、云阳药业二期等新兴产业项目。提升项目招引实效。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0个,制造业实到外资1.7亿美元。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

2.聚力科技创新。强化企业创新意识。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产品50项、科技小巨人15家。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深入实施“丹凤朝阳”人才计划,力争引进带动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80人。

3.聚合园区载体。开发区努力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加快生命科学产业园、精密制造产业园等“区中园”建设。高新区做好“高”“新”两篇文章,进一步加强与中关村、深圳宝能、清华控股等知名园区运营单位合作,以市场化手段推动核心区建设。丹北镇围绕沿江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空间布局,加快智能制造与现有产业深度融合,做强主导产业,做大块状经济。眼镜小镇瞄准建成丹阳城市客厅目标,围绕“产城人文”,加快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在完善区域规划的基础上,启动小镇客厅、钢铁厂遗址公园、眼镜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园、萧梁物流园、鹤溪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加快补齐短板,完善功能配套,提升产业承载能力。

二、抓改革,优服务,努力营造优质发展环境

始终把发展环境作为核心竞争力,持续优化,不断提升,推动丹阳经济高质量发展。

1.推进改革落地见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不见面”审批办件率,完善政务服务一张网“丹阳旗舰店”功能,健全“首问负责、一站受理、容缺预审、模拟审批、全程帮办”工作机制,力争实现三证照“1230”改革目标。深化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整合执法机构,推进428项执法权下放,形成部门和基层执法合力,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和依法行政水平。深化农村改革。深入推进“三权分置”,规范土地流转市场。

2.激发企业主体活力。年内完成《丹阳工商业与工商界名人》编辑。弘扬“工匠精神”,培育打造更多的“单打冠军”和“百年老店”。加快筹建全国眼镜验配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3.防控金融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三、强功能,增内涵,着力推动城乡协同发展

把“紧凑开发、精明增长”理念贯穿城乡建设全过程,加快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不断优化城乡环境。

1.提升城市能级。实施“外联内畅”。S357完成吕城段、城区段主体工程,镇丹高速建成通车,S122拓宽改造持续推进。启动S358、S240路面改善、丹延路拓宽改造。云阳大桥拆除重建完成50%工程量,开工建设丹凤路北延、振兴路东延,改善城区道路微循环。完善城市功能。强化规划引领,统筹推进高新区、中北学院南侧等片区开发建设,推动新老城区功能互补、有机融合。加快大运河(二期)、内城河景观改造等工程,畅通城市水系,做美滨水空间。加快西门街区、南门老街改造。

2.深化文明创建。继续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开展“无违建示范小区”创建活动。新建文明交通示范路口、路段各2个,公共停车泊位2000个。推进以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为基础的“信用一张网”,常态化发布诚信“红黑榜”。

3.推动乡村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提升。夯实农业基础。实施2018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千亿斤粮食产能等项目。改善乡村环境。启动吕城镇美丽宜居镇和延陵九里、柳茹、西庄湖三个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壮大“三农”队伍。新增省级示范社3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0名、农业科技示范户750户。

四、严整治,建机制,不断擦靓生态发展底色

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使天蓝、地绿、水清成为丹阳最靓丽的发展底色。

1.加强污染防治。

2.加快绿色转型。

3.健全保护机制。

五、干实事,促和谐,大力提升民生幸福指数

紧紧抓住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1.完善社会保障。持续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全年力争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人以上、城镇就业8000人以上。完善各类保障体系。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2.优化公共服务。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东风学校、滨江小学、滨河凤凰城幼儿园等一批教育工程,实施“丹阳好老师”行动计划,构建有效的考评激励机制。完成人民医院新建门急诊住院综合大楼土建工程,启动中医院异地新建工程。积极推进“健康丹阳”建设,力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35%。加快南师大中北学院二期建设,开工建设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大剧院、体育馆。打造文艺精品,推动丹剧《丹凤朝阳》角逐国家和省“五个一”工程奖,提升丹阳文化对外影响力。完成市体育训练中心建设,推动城乡体育设施提档升级。

3.强化社会治理。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深化平安丹阳建设。做好信访化解工作。强化生产安全。实施食品安全战略。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在新时代提升新能力、争创新业绩

1.提高专业行政能力。

2.提高法治思维能力。

3.提高廉洁从政能力。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