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食品,就是做良心” ——江苏沪耀粮油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尧生31年不忘初心

核心提示: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市华阳路上,有这样一个不起眼的食品加工小作坊,只要面包、月饼一出炉,店门口总会排起长长的队伍,很快就会销售一空。

本报记者 曾丽萍 龚佩玉

图为江苏沪耀粮油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尧生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市华阳路上,有这样一个不起眼的食品加工小作坊,只要面包、月饼一出炉,店门口总会排起长长的队伍,很快就会销售一空。这家原来只有几个工人的“小作坊”,如今已发展到拥有百余名职工、占地30多亩的知名企业——江苏沪耀粮油制品有限公司。“做食品就是做良心,这应该是食品行业的准则,也是惟一的康庄大道。只有做到了这一点,企业才能生存、发展、壮大。”今年64岁的沪耀公司董事长朱尧生说。

30多年间,朱尧生一手创办的“沪耀食品”,他不忘初心,一路向前,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发展成为一家名满全国的食品知名企业,“中秋月饼”作为其产品代表,刷新了“沪耀”的品牌和知名度,成为丹阳首家获得“QS”食品安全许可证的月饼生产企业,并获得了国家质量达标放心食品、中国著名品牌、国家质量达标放心食品、江苏省著名商标等殊荣。在此基础上,朱尧生不断拓展自己的事业版图,增添先进的全自动月饼生产线,让月饼产能达到日产60万只以上,生产规模跃居镇江首位,为国内200多家五星级酒店、宾馆、食品名店代加工月饼、中西式糕点,月饼外地销售额超过90%,今年中秋沪耀月饼订货量同比增长30%以上,站稳了沪宁线上最大的月饼代加工中心的地位……

认准一件事,只做这件事

走进朱尧生的办公室,茶桌上色彩鲜艳的潮式抹茶月饼、淡黄色的港式月饼、棕色的传统广式月饼以及多层的苏式月饼色彩诱人,旁边一大果盘里混装着蛋糕、面包、麻饼、糕等点心供客人品尝,而办公桌后的橱窗上则摆满了各类荣誉证书。为了这些荣誉和产品,朱尧生耗费了自己大部分的时间的精力。同样让他骄傲的,还有消费者的口碑。因为对于沪耀食品的评价,丹阳市民一致表示“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今天,还是我们自己的实业家靠谱。”

1975年,年仅21岁的朱尧生就在丹阳面粉厂担任车间主任职务,当时作为“车间小领导”的他主要负责管理工作,平日坐办公室多,而下基层实际操作少,这让一心想学门技术的他面临难施抱负的尴尬。直到1978年,厂里计划派人赴上海学习西式点心制作,“机会来了。”朱尧生主动请缨外出深造,想借机见识下“大上海”的发展速度。就这样,经过各项厂内考核和层层领导审批,23岁的朱尧生最终带着7名工人如愿地踏上了去上海的求艺路。“真正下决心学点心制作这门手艺是上海师傅给我的启发。”朱尧生告诉记者,他口中的这位上海师傅是当时上海面包厂的一位资深面点师,他做面包的技艺精湛,早已名声在外,虽已到退休年龄,但多家高级酒店包括当时的大使馆都争相返聘或邀请他前去做面点,并以品尝过他做的面点为荣。这让朱尧生打心底里敬佩这位上海师傅,更坚定了他要学一门手艺的决心,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研究好面包的生产制作。

从上海回来后,朱尧生承包了面粉厂的3个综合车间,成立面包车间,研究面包制作工艺,最终实现了批量生产,第一批面包就这样在丹阳问世。随着企业改制热潮的掀起,1985年,朱尧生离开面粉厂,独自下海办厂。他拿出多年积攒下来的五千元积蓄,同时向亲戚外借了五千元,总共投

入一万元在我市城北的观音山租了5间房子成立沪耀食品厂,制作生产面包点心等。“我清楚地记得当时买一台设备就花了五千元,付款时,没有100元的大钞,全是10元面值的钱,在家点了一次又一次,要知道那时候我在面粉厂上班每月的工资最多也就80块,五千块相当于一个工人5年甚至10年不吃不喝的工资啊。”万事开头难,在当时计划经济的社会背景之下,粮食都是按指标计划供应,然而做面包、糕点离不开面粉,为了找到原料,朱尧生找来卡车、带上工人远赴安徽等地流动收购粮食,回来利用自己设计的烤炉试着制作面包,最后再以5分钱一只的价格销往各个食品供销店。市场上,吃腻了馒头、包子的消费者对这种松软、香甜的面包非常欢迎,曾掀起了一波“面包热”,这也让朱尧生的面点事业红红火火地起步了。

以产品质量铸造诚信品牌

1991年,沪耀食品厂移至华阳路19号,生产的同时开通了自己的直销门市,开始致力于月饼、中西糕点的生产及销售。

当问起为什么取名“沪耀”?朱尧生表示,“沪耀”这两个字拆开来其实就是自己事业的起步与理想人生的愿望。他说因为自己的面点技术是在上海学的,所以起名“沪”,而“耀”则是自己的曾用名,当然也是希望自己的食品事业能够照耀人生。

“沪耀最初生产的是面包,为什么中秋月饼却突围成为了沪耀的主推产品?”面对记者的疑问,朱尧生一语点破:“因为只有月饼才能做出‘量’。”多年来,沪耀月饼“以品质求生存,以诚信求市场。以品牌求发展,以利润求永存”的经营理念赢得了消费者和商家的良好口碑。1998年,“沪耀”开始为五星级酒店代加工月饼。2004年,为了扩大再生产,“沪耀”在麦溪芳草经济园新建厂房2.05万平方米,投入数百万元,引进先进的全自动苏式月饼生产线和多条广式月饼生产线,生产潮式、广式、苏式等各种口味的月饼几十余种,月饼产能达到日产30万只以上,生产规模跃居镇江市首位。2016年,沪耀搬迁至司徒眼镜工业园内,新厂区占地30多亩,厂房4.6万多平方米,建有沪宁线上顶尖水平的全封闭生产车间,整个流水线形成了配料、搅拌、生产、制作、烘烤、冷却、包装一条龙生产,生产车间25度恒温,车间内送风、排风、消毒、杀菌一体化,目前已通过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22000与HACCP认证,生产车间的参观通道就达137米。

原料把关、研发投入,保证了产品品质,也带来了占据行业半壁江山的口碑。目前,“沪耀”在全市已有8家直销门市对外开放。对于自己的产品,朱尧生往往显示出绝对的自信。“我们沪耀用的油全是鲁花花生油,麻油是出口日本的纯正麻油,制作流心奶黄月饼用的是新西兰进口黄油。在取材上,我们对食品原材料的采购通常不会取决于一家供应商,而是挑选行业之精品,只有保证了原料的精细和新鲜,才能确保做出来的产品能够成为精品。”朱尧生认为,用最好的原料不一定都能做出好的产品,但好的产品必须要用上好的原料,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沪耀”不仅重视产品的取材和生产过程,更重视售后服务,朱尧生本着用心做好每一笔业务的理念,力求为客户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他告诉记者,几年前公司刚引进一套全自动苏式月饼生产线时,批量生产一批苏式月饼时因操作不当,使得该批次月饼底部的包口处出现裂缝,一位细心的商家发现问题后致电朱尧生,随后朱尧生检查发现确有此事后,随即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公司派专人分赴宁波、安徽等地,上门收回该批次问题月饼,并重新发货。这一回收举动让大多数商家对“沪耀”的诚信度和服务态度竖起了大拇指。公司目前已与国内近200家宾馆、酒店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华东地区众多四星、五星级酒店提供月饼代工服务。

以不忘初心打造本土老字号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原动力。这在食品行业也不例外,一直以来沪耀将创新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公司拥有一支强大的研发队伍,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根据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者的口感喜好,已研制出200多种产品款式,并新开可瑞滋时尚门店,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客户的喜爱。在2016年上海名特优食品名单中,沪耀的软芙注心蛋糕、芝麻薄片、蛋黄酥三个产品被评为上海名特优食品。作为唯一一家上榜的外省市食品企业,这标志着沪耀以品质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进一步融入了上海食品“朋友圈”。

“但再怎么转型,老味传统月饼这个品牌我一定会继续做下去,因为食品传达的是一种‘不忘初心’的情感。”朱尧生说。

近年来,沪耀产品实施的互联网化运营成效明显,网上销售数量逐年增多。对此,朱尧生专门赴法国参加了在法国举办的国际食品展会和西点蛋糕大赛,并考察了法国的多家食品百年老店。朱尧生说,这些国外百年老店装修并不豪华,产品品种也不算丰富,产品外形也不花哨,但这些百年老店做出来的面包、糕点、奶酪都是原汁原味,用料非常讲究,主要是凭借产品内在的品质、质量取胜,且与顾客的粘度非常高,这就是他们能成为百年老店最重要的缘故。所以沪耀也将不忘初心,在产品原汁原味和口感上下功夫,力争将“沪耀”打造成最有发展力的本土老字号。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是朱尧生对员工常挂嘴边的口头禅。在他看来,做食品就是做良心。30多年来,他坚持定期对公司管理层及一线员工进行专题培训,抓好每一个流程,管好每一个细节,要求每个产品的出库都经过严格的质检、化验、备案等环节,以确保食品安全。

对于创业,朱尧生说,沪耀创业就是从制作和销售面包糕点开始的,所以年轻人创业一定要从基础的技能做起。对于有志于食品业的创业者,一定要牢记“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们做食品就是做良心,只有打好食品安全的保障底线才能发展事业,从而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一个企业的领袖,只有捍卫初心,不放弃自身的标准和原则,才能自信而有尊严地带领企业不断发展。

图为沪耀产品研发中心

图为沪耀门店

记者 曾丽萍 摄

责任编辑:庄东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