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八月,心怀憧憬,好奇,忐忑,我站在了初中的校门口。与我一起惴惴不安的还有其他100多个同学,被分散到了各个班级。就这样,我们这批“少年不识愁滋味”的野娃娃踏入了少年时期的学习之旅。
学生时代的我,常常羞于表达,自信心严重不足。那是初一时的学雷锋日,我想找些同学去邻村一位瘫痪在床多年的奶奶家搞卫生。想法在脑子里转了几天,却一直没有勇气在教室里发动,只是在有一天的课间偷偷告诉了同桌。那是个热心的女孩子,她在当天放学前就帮我联系到了6个同学,并让他们放学后来我这里集中,听我分配任务。我心中涌起了诸多的情愫:感动、激动、兴奋,还是紧张,我不清楚,总之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那天面对着围过来的几个同学,看着他们期待的眼神,就觉得特别的自信。我利索地分好了工,告诉他们该怎么做……那天同村的大人们都围过来看我们,还当面表扬我们,说我们是好孩子、小雷锋。时隔多年回想起当时的我,自信可能就是被同学肯定、信任、支持吧。
悠悠岁月,转眼初三了。有一天的自习课上,老师不在,两个男生不知道怎么就打起来了,并且从位置上推搡到了讲台前,把讲台旁的凳子也推倒了。其他同学都在窃窃私语,轻声偷笑。我不知哪来的勇气,冲上去就拉住一个同学的衣袖说:别打了!都是同学!全班立刻安静了下来,两个打架的同学也不由自主地分开了,眼神朝对方“凶”了几下,就回位置了。我把凳子扶起,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内心满满骄傲,脸却发着烧地回到了座位上。三年,分明成长出了一个自信满满、充满正义感的我!
那一年的六月,中考了。还记得中考那一天,我骑车去考场的路上摔了一跤,身上火辣辣的疼痛。考场里投来的是同学们无比关切又佩服的眼神。一转眼,到了同学分手的那一天。我们依旧青涩,依旧放肆地开心,每个人都在写着从同学手中传来的“毕业纪念册”,留着言说:“无论在哪里,一定要联系!三年以后我们还来这里相见!”憧憬着美好未来的我们,毕业了!2002年8月我又一次站在了初中的校门口,怀着一样的忐忑,紧张,不安。是的,我已然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师范毕业生,手拿着教师资格证,怀揣着梦想,第一次和我的孩子们见面了……站在讲台前,初为人师的青涩让我有些许的不安。我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当我抬眼看向下面,努力跟孩子们的目光接触到时,我分明感受到的是期待,清澈的期待,渴望的期待,真诚的渴望。那一刻,我便知道我爱我的孩子们,因为他们就像当初的我,带着懵懂,带着对知识的渴求。于是,我立刻便有了信心,我相信我能给他们全部的爱,因为我懂他们的需求。他们,一帮无忧无虑的娃娃,在不知不觉中迈进了初中的大门,我首先要帮他们树立的就是自信。自信起来,不要犹豫,不要徘徊,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换取最多的自信。这一点我最有发言权!
十几年过去了,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一次次看着他们成功欢笑,难过落泪,一次次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坚强斗志,确定目标,再看着他们一个个从我的三尺讲台旁走过去,又走出去,然后走向更大的成功!我似乎又看到了以前的我,以前的我们。那时,我都会偷偷地别过脸去,然后微微仰起头,让我的泪不流出来,然后甩甩手说:同学们,美好的未来正等着你们呢!加油!
我感念生活,感念成长路上给予我帮助温暖的每一个人,感念每一次历练。岁月就是这样,它缓缓地流逝着,无情得让人唏嘘,又有味得像一首诗,一首隽永的诗。做个有心人,让过往的一切都值得终生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