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服务真正进村入户

核心提示: 近日,家住陵口镇折柳片区70多岁的邵新敖说起益农信息社建设时不住地连声点赞。

本报记者 蒋须俊 龚佩玉

图为村民们在益农信息社县级中心站内学习

记者 萧也平 摄

“自从村里有了益农信息社,百姓缴纳水电费、咨询农业技术、购买农资都方便得很,信息员在触屏电脑上动动手指头就能帮助我们提供代订、代购等便民服务,如今不出村就把这些事情办完了,真的很方便!”近日,家住陵口镇折柳片区70多岁的邵新敖说起益农信息社建设时不住地连声点赞。

走进陵口镇折柳的丹阳市益农信息社县级中心站,宽敞明亮的屋子里,农药、化肥、各色农产品等分门别类摆放整齐,几位农户正在柜台咨询当前化肥价钱,选购何种化肥更为合适。该中心站负责人邵翔向记者介绍,今年7月份,益农信息社县级中心站开始正式建设,至9月份揭牌启用。“目前我们中心站除了农资以外的产品都是现款现货。”该负责人说,对于农资产品,他们采用的是“线上下单、线下销售”模式,这种模式能方便他们更加清楚地指导用户施用的习惯、喜欢哪些产品,有利于合理控制库存,按需采购,根据订单配送,尽可能满足客户对农资产品的需求。该负责人说,截至目前,益农信息社县级中心站平台农资订单已经超过了1000万元,并及时跟踪完成了配送和后续服务。在生活用品方面,中心站以小微家电为突破口,通过大力宣传和推广,让农户开始逐渐养成了网上、手机下单,在家等货的销售习惯,极大地方便了农户,“明年,我们中心站要争取实现平台交易额超过4000万。”说起明年的打算,信心满满。

信息进村入户是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一项重大基础性工程,是农村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农惠农富农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意义重大。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努力落实信息进村入户工作,着力解决信息服务“三农”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截至目前,我市已经建成168个益农信息社村级服务站,其中示范站50家,标准站118家,县级运营中心一个。

"整省推进示范工作视频会议结束后,我市积极行动,全面筹划,成立了相关工作小组和领导小组,并制定完善了《丹阳市信息进村入户整市推进工作实施方案》,项目由市农委统一申报,建设按照查漏补缺、填平补齐、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方式实施。”市农委市场与信息科科科长陈渊彬告诉记者,在益农信息社建设过程中,我市先行选择珥陵丈山村村委会、访仙现代农业园区、访仙农业服务中心三个点以及陵口苏农农资合作单位(中心站)开展试点建设,并以这三个站点为模版全面启动全市的益农信息社建设。

益农信息社主要提供“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培训体验服务”四类服务,把农业信息服务延伸到乡村和农户,为农户提供质优价廉的农药化肥、日常生活生产资料购买及使用指导服务以及提供水电煤等缴存便民服务。同时,我市依托“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把“12316”与“12345”两个平台以及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及测土配方施肥等系统进行整合,形成“一站式”服务中枢。通过代购代销、代缴费用、网购农资等服务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此外,我市还将以智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上的应用。截至目前,我市规模设施农业智能技术应用占比达15%以上,累计应用面积近万亩,生产效益提升10%以上;稳步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工作,2016年我市实现农产品网上销售2.5亿元。据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益农信息社的运营中,我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建立“政府+运营商+服务商”三位一体合作发展模式。

信息员对于益农信息社服务的开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所有建设要素中最为能动的因素之一。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信息员的选择,严格按照“有文化、有热情、懂信息、能服务、会经营”的基本要求,结合原有的村级信息员队伍,明确一批有责任心、信息应用技术水平高、相对稳定的村农业干部、大学生村官、农资经营点负责人及农村小超市店主等人担任益农信息社信息员,同时加强对信息员的培训、管理、考核。“今年我们分别在泰州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和丹阳县级运营中心组织了2次培训班,共计培训人数310余人次。”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还将继续加强对信息员的技术培训,不断提升益农信息社服务水平,并强化资源聚合,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通过在现有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服务内容,提高它的综合服务功能,使其逐步发展成为农村基层的公共服务统一平台。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