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从前的雨具

核心提示: 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我们农村的避雨工具及雨天外出使用的有这几件(种)物品:布伞、纸伞、蓑衣、笠帽、钉鞋、木屐、高脚等。

■赵理章

旧时的蓑衣

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我们农村的避雨工具及雨天外出使用的有这几件(种)物品:布伞、纸伞、蓑衣、笠帽、钉鞋、木屐、高脚等。

布伞:旧时用的布伞也称油布伞,伞架是竹制的,伞面布是用棉坯布染色后,再用桐油反复涂抹,使伞布达到一定的厚度、牢度,桐油均匀地渗透到布面,达到不漏雨。旧时雨天油布伞使用率是最高的。

纸伞:纸伞架也是竹制品的,纸伞架制作与布伞架相比要求更高、更精致,因纸伞收起折合时,与纸折扇相似。纸伞面用的是牛皮纸,染色上色后再在伞面上绘制美术图画,纸伞既可遮雨又可遮阳。古装戏舞台上的雨伞道具,大都用纸伞,既轻巧又美观。

蓑衣:蓑衣是农民雨天下地劳作的必备雨具,头戴笠帽,身穿蓑衣,手脚活动自如。蓑衣上身犹如披肩,下身像是前开口的裙式样。编织蓑衣的原料大都是茡荠草(茡荠秸秆),茡荠草的优点是有软韧性,经风雨日晒不脆不断不易脱落。茡荠草蓑衣可用一至两年的雨季。蓑衣也有用棕丝编织的,但价格昂贵,可使用数年。

笠帽:俗称为“叶帽”,因最早制作用的是荷叶。笠帽制作是先用竹篾编制两片塔顶式帽架,然后再用干荷叶夹在中间,帽边用竹篾缝合后再上帽圈。帽圈制作相当复杂,工艺精细,竹篾敲劈成细竹丝编制成花式状,再连接在帽片上。不论头大头小的人戴上都能适合,因帽圈有伸缩性。

钉鞋:钉鞋是雨天在外行走,防滑防水的雨鞋。用旧棉布制作好鞋底,在底部钉上铁钉,鞋帮与鞋底连接后,反复在鞋面至鞋底间涂上桐油,至鞋面鞋底连接处不渗漏不进水。旧时的钉鞋有大小、男女式之分。

木屐:木屐是雨天去邻居家串门,短途行走的雨具,干活做事不能穿。木屐是用小木板木块制作的,根据使用者穿的鞋子大小,用两块约一公分厚的杉木板,在木板的下面前后钉上两块3厘米厚5厘米高、宽度与木板相仿的小木块。前后分别用两支大铁钉,从木板上面,钉至下面的木块上,木板与木块牢牢固定。在木板的四角分别钻孔,穿上细麻绳。在木屐上穿单鞋棉鞋都可以,只要把绳子系紧就可外出行走。木屐和高脚只适合年轻人使用。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旧时的雨具在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期间,被逐步淘汰。现市场上琳琅满目、新颖别致的雨具已取而代之。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