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艺术团,十五年坚守的背后

核心提示: 在司徒镇固村行政村,有这样一支艺术团,自2002年成立以来,15年间,该团累计参加本村及司徒镇文艺演出50多场,送戏下乡近百场。多年来,艺术团创作多本小戏曲,如《责任》、《父亲》、《故乡情》、《固村美》等等,其中《父亲》获丹阳市重大文化作品创作奖。该团还曾获得市业余艺术团优秀团队奖、市“曲阿风采”戏曲大赛三等奖、司徒镇广场舞比赛一等奖,团员张海燕2008年获市农民戏曲大赛三等奖、2009年获市迎春歌咏大赛一等奖。

在司徒镇固村行政村,有这样一支艺术团,自2002年成立以来,15年间,该团累计参加本村及司徒镇文艺演出50多场,送戏下乡近百场。多年来,艺术团创作多本小戏曲,如《责任》、《父亲》、《故乡情》、《固村美》等等,其中《父亲》获丹阳市重大文化作品创作奖。该团还曾获得市业余艺术团优秀团队奖、市“曲阿风采”戏曲大赛三等奖、司徒镇广场舞比赛一等奖,团员张海燕2008年获市农民戏曲大赛三等奖、2009年获市迎春歌咏大赛一等奖。

“我们的团员都是我们固村的村民,虽然没有经过什么专业培训,可我们的表演那是一点都不差。艺术团成立15年了,真的是不容易。”说起固村艺术团成立15年来的经历,艺术团副团长吴银良很是感慨,他告诉记者,2002年,固村艺术团成立,当时共分舞蹈、戏曲、乐器、小品四个组,共有团员32名。“其中最先成立的应该是乐器组,成员都是爱好乐器的村民,听说村里成立了艺术团,就都来参加了。”固村村委会干部吴国虎说,现在乐器组共有成员七八人,其中年纪最小的65岁,年纪最大的76岁,“平日里大家都有事,出去打工、忙农活,晚上大家有时间了就约着一起练习,演奏上有什么疑惑的,我们就自己琢磨。除了在村里演出,平时我们还出去演呢。”吴国虎如是说。“我们很多戏都是自编自演的,像去年,我们自编自演的一出新戏《逛固村》,相当出彩。”吴银良说,《逛固村》讲的是固村的变化和村里的新人新事,为了编好这出戏,团里的骨干成员、戏曲组的演员们走村入户,仔细编排,“我们固村是一个大村,这个自然村的村民不一定知道另一个村发生了哪些事,所以我们就想着要演给大家看,因为都是咱们老百姓的身边事,大家很喜欢看,演出可以说是座无虚席。”

“手再抬高一点,身段再弯一点,要体现出曲线美,大家的动作一定要到位……”晚上七点,寒风凛冽,大家纷纷回到家中,但在固村村委会的舞蹈房里,却依旧是灯火通明,热闹不已,固村艺术团舞蹈队的队员们正跟着音乐,认真练习舞蹈,正在指导动作的是杜红云,别看她才加入艺术团两年,可却已经是舞蹈队的编导了。“都是大家信任我,我也刚好学过舞蹈,就和大家一起练习,编排舞蹈动作。另外,咱们司徒跳舞特别棒的曾榴英老师也是我们的指导老师。”杜红云说,今天她们练习的是团扇舞,“有些队员之前没有练过这支舞,今天正好有时间,和老队员们一起教一教她们。”“我们平时要上班,也没有时间,就下班以后吃过晚饭来练一练。”村民梁嫦娥是舞蹈队的骨干之一,加入舞蹈队已经13年了,“舞蹈队刚成立我就参加了,不单单是我,我们队里很多人也都参加多年,也算是见证了咱们舞蹈队、艺术团的成长。”梁嫦娥说,加入艺术团这些年,她的生活丰富了很多,不仅可以继续发展跳舞这一业余爱好,还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好伙伴,节日里还常常送表演下乡,丰富村民们的文化生活,很是开心。

“我们艺术团每年敬老节都有演出,年年还送戏下乡,年年村里有表演也都是我们艺术团出节目。说实话,咱们艺术团能坚持15年,真的是不容易。”吴国虎说,多年来,他们也经历了人员变动、队员闹小情绪等诸多问题,除了积极做工作,他们也努力平衡成员间的关系,努力调节矛盾,认真培养骨干。现在艺术团有成员30多人,平均年龄在48岁以上,甚至80岁唱戏的队员都有。“我们固村的村委会十分支持艺术团的工作,我们的团员也十分努力,村民们也喜欢我们的节目,我相信,我们的艺术团一定会越办越好!”

本版摄影 萧也平 龚佩玉

演出之前

文艺团戏曲爱好者在排练丹剧

村干部和艺术团成员自己动手制作演出道具

荡湖船是村里的传统表演节目

由村里老年人组成的乐器组正在为演出排练曲目

来自固村各自然村的艺术团成员利用晚上业余时间,来村里的舞蹈房排练节目

艺术团赴各自然村举办文艺晚会,丰富村民夜生活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