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草的往事

核心提示: 六十多年前,柴是生活的必需品,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六十多年前,柴是生活的必需品,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不管穷与富,官与民,在生活上都离不开柴。土灶铁锅用柴煮饭烧菜,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已形成了不可改变的生活方式。

柴是树枝、废旧木材、稻草、麦草、豆秸及各种谷物秸秆的总称。我们丹阳是江南鱼米之乡,生产稻麦、大豆为主,所以柴的称呼又叫草,柴草必须晒干风干才能烧,农村房子宽余的农户家专门堆草的房子叫柴房,无柴房的农户将草露天堆放,用草帘盖好,以防水、防潮、防腐烂。

城市居民不种田靠买草烧,没有柴草市场,从而出现了柴草中介,后来人们称干这行的人叫柴经纪,简称经纪。他们肩上扛着一杆红木大秤,在街上走,人们一看就知他们是柴经纪,需买草的人就到他处登记姓名、住址,到时候草就送上门了。农民卖草都是肩挑,有时也有外地柴草用船从水路运来,也是肩挑送给用户,经纪领着挑柴人,将柴送给用户后,过秤、算账,提取总价10%的佣金,就算一笔生意结束。经纪的工作就是早上和上午到进城入口的路上去接农民挑来的草,送到用户家中。因城市居民房子不多,无处堆柴,柴不能多买,经常买柴怕麻烦,从而采取应对措施:1、用水不烧草,到老虎灶去冲开水;2、早餐不烧,生活条件好的人到饭店吃肴肉面、蟹黄包子……生活条件一般者买烧饼、油条等作为早餐。

挑草进城卖的农民,并不是每家都有宽余,大都是贫困缺草户,他们的草都是从田多草多的农民那里贩来的,只能赚点运费。1948年时,国民党兵败如山倒,丹阳城里到处都有国民党的伤兵,这些伤兵的生活费经过各级官员的层层盘剥到手时已所剩无几,为了生活,只能到无权无势的百姓那里去敲诈。可怜的卖草人成为了他们的猎物,因卖完草后肩上扛着扁担,扁担上绕着绳子,身上必有卖草的钱,伤兵就用瓶子装满水去碰此人,造成瓶破水流光。这时,一群伤兵围着该农民,借口药水损失,要赔偿,接着抄腰包将卖草的钱全部抢走,受害的农民只能流着泪饿着肚子回家,此情景笔者曾亲眼见过。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农村发展副业生产,用草量增大,同时因工业起步,城里人口逐步增加,柴草已不能供应城市之需求,城市居民开始烧煤。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不但粮食减产,草也少收,农民本身也缺草,当时珥陵、横塘等公社,发现河边、塘边岸下土层中有黑土,挖出晒干后可当柴烧,名曰泥炭。为了解决烧草问题,当时兴起了挖泥炭之风,挖泥炭者,只求速度快,能多挖泥炭,岸下的泥炭挖空后引起岸上的土塌方,发生过有人在挖泥炭时被塌下的土方压死压伤事件,上级党和政府立即禁止挖泥炭,对缺草户供应煤球。从此,挖泥炭之风彻底刹住。

如今,液化气已在城乡普及,市区所有居民小区都用上了天然气,并且天然气已向农村居民区延伸,柴早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