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

核心提示: 小国农机修配部的老板张国华已经从事农机维修15年了,他告诉记者,自己的修配部能够维修各类大中小型农机,这段时间,每天都会有外出收割作业回来的农机来他这里检修保养,准备投入“三秋”大忙。

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

——我市创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市)系列报道之五

“张老板,快来看看我的收割机,检修检修,后天还要去外地割稻子呢。”“从外地收割回来就又要出去了?别急,我来看看。”这几天,类似的对话在皇塘镇“小国农机修配部”每天都会出现。小国农机修配部的老板张国华已经从事农机维修15年了,他告诉记者,自己的修配部能够维修各类大中小型农机,这段时间,每天都会有外出收割作业回来的农机来他这里检修保养,准备投入“三秋”大忙。

随着我市农机化推进步伐的不断加快,广大农民和农机手对农机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依赖性也越来越强。目前,我市全市农机总动力达38.04万千瓦,拥有各类机械7.56万台(套)以上,75马力及以上拖拉机、高性能稻麦联合收割机、乘坐式高速插秧机、复式作业播种机、高效植保机、烘干机、大型秸秆还田机械等一大批先进适用机具已成为我市农机装备的主导力量,覆盖了粮食生产的全领域、全过程。近年来,我市围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创建,不断提升农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为全市农机化全面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农机化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增强

秋播在即,市农机推广站又着手准备今年秸秆还田技术培训和小麦复式播种机的演示现场。该站负责人说,围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他们先后开展了联合收割机、高速插秧机、育秧流水线播种、粮食烘干机械、大载荷高效植保机械、水稻机械化穴播技术等一系列农机新技术培训和新机具的试验示范工作,年培训量达1000多人次。同时,还将此项工作与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机行业职业技能获证奖补等相结合,以顺应现代农业对农机化发展的新需求,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机经营与服务主体。

访仙镇双茆村的王文武是一位种粮大户,承包种植了500亩水稻。今年夏种,为探索省工节本的种田新技术,在市农机推广站的引导下,他在推行水稻机插秧的同时,还购买了一台穴播机,在农田灌水、泡田、整地、排水、沉实之后,按规定行距及播种量,在进行实验示范的大田直接精量成穴播种,共穴播了200亩水稻。目前,这些穴播的水稻长势很好。“不用留秧田和育秧、插秧,人工这块就基本省掉了,不但每亩能节本200元左右,而且还可以获得与机插秧相当的产量,水稻机械化穴播具有省工、节本、高效等优点。”王文武高兴地说。

从2010年起,我市就确立了农机装备数量增长与社会化服务、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三位一体”的发展新模式,不断加大农机化“两个服务”能力建设力度。市级财政将农机推广和监理机构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自2010年以来,市财政还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我市农机推广和监理机构的软硬件建设,使我市农机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在加强农机部门自身建设的同时,我市把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为农机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对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创建、农机等级维修点和企社共建点建设等实行奖补。全市拥有农机合作社181家(其中省级农机示范合作社14家)、从事粮食生产的家庭农场342家、农机专业户1200个。

自2011年起,我市还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与合作社发展结合起来,规定凡享受丹阳市级奖补的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联合收割机一律需加入合作社,大型农机加入农机合作社的比例得到了大幅提升。目前,全市大中型农机入社率达70%以上,85%的作业由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机大户完成。全市三级以上的农机维修点达30家,社企共建点4家。

农机安全监管水平取得实效

前不久,珥陵镇长岸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赵爱军来到市农机监理服务窗口,为新买的一台联合收割机办理了牌照。市农机监理所所长马建军说:“为优化窗口服务,农机监理机构把各项惠民政策、便民措施的落实放在首位,做到能解决的即时办理、可协调的主动作为、能便民的长期坚持,通过开展便民服务、贴心服务、优质服务等一系列服务活动,着力提高农机安全监管水平。”

近年来,在农机装备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市以“平安农机创建”为抓手,推进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示范所”、“为农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创建活动,提升我市农机服务水平。马建军介绍,除了抓好源头管理、农机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外,他们还根据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做到了服务阵地前移,监管重心下移,积极发挥镇、村、农机合作社等基层组织的作用,把镇、村和合作社作为农机安全监管的主阵地,不断加强基层网络建设,形成以市农机监理所为龙头,镇农服中心为骨干,农机协会、合作组织为依托、村农机安全员为基础的农机安全监管体系。现在全市12个镇(区、街道)中,已有9个评为省级平安农机镇(区、街道);全市有16家达到省级平安农机合作社标准;2012年,我市成功荣获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称号。

随着农机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广大农机手的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各类农业机械完好率也明显提高,农机违章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全市连续多年未发生农机重特大事故和工作人员责任事故。

农机化服务社会影响力全面提升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了农机购置补贴纪律、牌证登记发放检验管理制度、培训收费公示制度、合作社内部管理作业服务收费制度、农机投诉受理处理制度等一系列管理服务指导,将制度的执行情况与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对合作社、维修点的扶持结合起来,通过制度建设,引导公共服务机构和农机社会服务组织开展规范化服务。

加强人才培训。每年都组织基层农机干部开展技能培训,增强做好服务工作的知识面。同时强化对合作社负责人和社员的培训。去年有8个理事长参加了省级培训,29个理事长参加了镇江市级的培训,其余的全部在丹阳进行培训,此外我市还聘请专家对1860个合作社社员进行了机械作业、秸秆还田、机插秧、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等技能培训,帮助机手提高技能,有430人获得了初中级技能证书。

加强服务指导。始终坚持农机公共服务在基层的理念,将服务直接延伸到镇(区、街道),目前我市农机公共服务除了新领牌照驾证和特殊培训外,其它如拖拉机年检、保险办理、机手培训、购机补贴申办、质量投诉等均在基层镇(区、街道)进行,受到了基层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在农机社会化服务方面,坚持将诚实守信、注重服务质量、收费公道作为评价合作社、维修点服务水平的标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合作社作业面积不断扩大,农机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认可。

坚持推进星级农机合作组织创建。我市组织各镇(区、街道)到先进地区学习,对基础好、功能强、有发展意愿和能力的农机合作社,予以政策扶持,帮助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形成典型。通过典型示范引路,制定专门的政策进行激励和扶持,对合作社负责人进行多层次培训等措施,强化星级创建。通过星级合作社创建,提升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水平。

市农机化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重点做好农机维修网点合理化布局和规范化建设,力争每个镇(区、街道)有1家三级农机维修点,同时加强培训,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职业技能,提升农机维修网点的服务能力。

(秋忠 须俊 佩玉 文/摄)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