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农业供给侧改革,同为种粮大户的两位家庭农场主在对接市场调结构上带来的却是不一样的结果

调优种养结构,迈出第一步很关键

核心提示: 近日,记者随我市农商银行珥陵镇云林支行有关负责人在地处茅山老区的珥陵镇云林片区探访了两家家庭农场,了解他们的种养结构调整情况。

图为云阳街道双合村杨甲家庭农场农场主景建平正在操作其新购置的稻米加工设备。

 

近两年,粮价不断下跌,农民依靠传统种一季稻一季麦的种植模式增收难度大。在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调优种植结构,是广大农民们关注的热点话题。近日,记者随我市农商银行珥陵镇云林支行有关负责人在地处茅山老区的珥陵镇云林片区探访了两家家庭农场,了解他们的种养结构调整情况。

看好稻田养龙虾,这位大户想调未调

记者首先来到珥陵镇新庄村超群家庭农场,农场周围的小麦已经进入了抽穗扬花期,这几天,农场主徐先忠和妻子正忙着组织人员进行小麦赤霉病的“一喷三防”工作。

今年50岁的徐先忠从2009年开始规模化种粮,身为村干部的他当年还带头成立了新庄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共有200多台(套)大中小型农业机械,各类农业机械应有尽有。这两年,徐先忠的种粮面积越来越大,目前共流转了1300多亩地。但说起去年的种粮收益,徐先忠感叹道:“现在农业还是靠天吃饭,去年上半年小麦赤霉病严重,亏了不少,水稻的产量还行,补回来一点,种粮算是保本吧,倒是靠提供农机服务挣了一些钱。”

“这两年粮食价格不大好,为什么不种点别的呢?”面对记者的提问,徐先忠说,现在大家都在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对调整种养结构的兴趣很大,但顾虑也很多。“我也考虑过稻田养龙虾,但是一直下不了决心。”徐先忠告诉记者,去年,他听说湖北潜江市农户们在稻田里养龙虾,规模大,经济效益好,他还专程前去参观考察。看到当地稻田套养龙虾的农民亩均纯利润能达到五六千元,心里痒痒的他也想试养一二十亩,“后来还是放弃了,一方面是担心龙虾养殖技术不过关,另一方面还担心龙虾和稻米的销路问题。”徐先忠说,养龙虾的稻田要符合有机水稻种植标准,水稻产量比较低,因此稻谷的价格肯定必须高一点才能赚到钱。种了8年粮食,他以前都是把粮食卖到粮站的,稻田养虾之后,龙虾卖给谁?稻子卖给谁?想来想去也没想出什么销售渠道,最后还是打消了稻田养虾的念头。

“我们丹阳的稻鸭共作不是很成熟嘛,为什么不试试呢?”一旁,农商银行云林支行一位负责人问道。“还是担心销路的问题。”徐先忠叹了口气说,他早就对稻鸭共作感兴趣了,可是和稻田里养龙虾是一个道理,要进行稻鸭共作,水稻田里就不能打农药施化肥,产量也会下降,“若是按照常规稻米的价格卖出去,肯定是要亏本的,可要是提价卖,又要卖给谁呢?”徐先忠说,今年他已经和金坛一家米粉厂签订了1000亩糯稻的合同,等到糯稻成熟后,该米粉厂将按照高于常规稻市场价的15%进行收购。“对于调整种养结构,我还是想再考虑考虑,一方面还想再看看这两年的粮食行情,另一方面也想看看周边那些进行种养结构调整的大户们效果怎样,如果有调成功的,那么我也打算跟着调。”

积极试验“稻鸭共作”,让另一位大户初尝甜头

在丈山村后庄自然村,记者见到了文龙家庭农场的农场主庄文龙。今年47岁的他已经种粮17年了,目前承包流转了400多亩土地。庄文龙告诉记者,去年麦子歉收后,他下决心改变原有的种植模式,进行稻鸭共作。去年水稻插秧后,他买了700多只麻鸭鸭苗,每亩稻田放养12~15只。“才开始稻鸭共作,经验还是不足,没弄防护网,放养的鸭子被狗咬死不少,最后养大的成鸭总共520只,每只3斤左右。”庄文龙说,虽然鸭子养成了,可怎么卖出去,卖到哪里去,他还是费了不少功夫的。起先,庄文龙把鸭子运到了延陵镇农贸市场,对顾客介绍说这是稻田里养的鸭,生长期有100多天,跟养殖场30多天就出栏的肉鸭不同,所以价格贵一点,每斤13元,可是没人相信他,那天他在农贸市场站了半天,一只鸭也没卖掉。第二天,庄文龙又到麦溪集镇上卖鸭子,还是没卖出去。不轻言放弃的他又把鸭子运到了云林集镇,现宰现卖,好不容易才卖掉了十几只。“大家吃过我家的鸭子后,感觉很好,回头客自然就多了。”后来,从事广告业务的外甥帮他联系到了苏州和镇江的净菜配送中心,几百只鸭子没几天就卖完了。销路打开后,庄文龙发现,不要说几百只鸭,就是几千只、上万只鸭,只要找到了销路,也用不了几天就可以卖完。

说起稻鸭共作的利润,庄文龙给记者算起了账:以前单纯种稻麦,正常年份每亩纯利润有400元就不错了。稻鸭共作后,虽说水稻产量由原来的每亩600公斤降到400公斤,可是农资投入也少了,鸭子把稻田里的草和虫子吃得干干净净,鸭粪也可以作为肥料,农药化肥基本不用,降低了不少成本。水稻成熟后,庄文龙将稻谷进行加工,以每斤8元的价钱出售。“单单卖鸭子,我就净赚五千多元,现在虽然大米才卖出去三分之一,但是纯效益已经超过了往年单纯种稻麦,等剩下的大米都卖出去了,效益会更好。”

“我今年还准备继续进行稻鸭共作。说实话,我们农民要想调整种养结构,增加收入,最怕的还是产品找不到销路,最难的就是下定决心跨出第一步。只要敢于迈出第一步,主动闯市场,机会总是很多的。”庄文龙感慨地说,下一步,在当地农商银行的推介下,他打算与嘉贤稻鸭共作合作社进行对接,进一步做大优质稻米产业文章。

(周金云 蒋须俊 龚佩玉/文 萧也平/摄)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