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中取静 静享“指尖快乐”

核心提示: 在上世纪70、80年代人的记忆里,元宵节除了吃汤圆,孩子成群结队在弄堂、小区里拉兔子灯也是熟悉的一景。钢丝或竹丝弯出的兔子架、纸屑贴出的兔子毛、木轮滚出的兔子脚,由于纯手工制作,每只兔子灯色彩各异,“长相”也有微妙的不同……

在上世纪70、80年代人的记忆里,元宵节除了吃汤圆,孩子成群结队在弄堂、小区里拉兔子灯也是熟悉的一景。钢丝或竹丝弯出的兔子架、纸屑贴出的兔子毛、木轮滚出的兔子脚,由于纯手工制作,每只兔子灯色彩各异,“长相”也有微妙的不同……

数十年前,我市制作手工兔子灯的手艺人并非少数,而坚持至今的却屈指可数,家住千家乐华阳苑的李海平就是其中一位。元宵节前夕,记者来到李师傅家中,感受他特有的“指尖乐趣”。

元宵情结:手艺人忆那份“闹”

“对我来说,做兔子灯是开心的事,它是传统节日的一部分,并非赚钱的手段。”说起年轻时给街坊邻里做灯,李师傅笑称自己当时真的很受欢迎。生长在城区的他表示,当自己还是个孩童的时候,每到元宵,丹阳城的街头巷尾都会锣鼓喧天,“以前元宵的节日气氛真的很浓”。李师傅说,从前的元宵节里,街坊邻里中生活条件好一些的人家都会请私人锣鼓的,“大街上咚咚锵、咚咚锵的声音此起彼伏地传来,我们就在大人的队伍里,提着灯四处转”。

事实上,元宵节中,除了有“正月十三上灯,正月十八落灯”的传统节日习俗,李师傅称,还有一个为现代人逐渐淡忘的“开心事”——即“讨吉利、讨财神”;古时候,民间除了大年初五,也会在正月十五“求财神”,“以前,但凡是经营着小铺小店的人家,大多会派发红包,孩子们只要走到店门口去,老板就一定会等在那里分发红包。”

“你知道吗?从正月十三一直到正月十八,其中最热闹的一天就是恰逢正中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了,那一天,花灯是一定是要闹的,但可惜的是,现在几乎看不到了。”李师傅表示,除了自己做花灯,每年他也喜欢和老伴去市民广场赏灯,但每每总会有些遗憾,“因为那里的灯都是相对静止的,没有人扶灯,没有人闹,没有人拉兔子灯,人们只是看。”对此,李师傅有些遗憾地表示,“也许传统习俗中那些古老的规矩现在都不时兴了”。

“做灯秘诀”:细心、到位、压稳重心

8日上午,记者走进李海平位于家中的“工作室”,那是利用客厅一角的靠窗位置开辟的“手工空间”,桌子上,以剪、胶、钻、钳“传统工具四大天王”为首的一批老式“家伙什”一应俱全,如果要说最“摩登”的东西,恐怕只有一小瓶工业用胶了。正一手捧着一只金黄色小鸡灯,另一只手给它涂胶的李师傅告诉记者,每年除了做固定的几种花灯和兔灯,他也会做上一些生肖灯。而漂亮有真实感的花灯或动物灯只能手工制作,因此每只都是世上唯一的,而这几只也是他今年最后加做的几盏灯。

李师傅告诉记者,扎兔灯算是祖传的手艺,自己的爷爷和父亲都曾以此谋生,自己也是从小就跟在父亲身边学习。“我们小时候可以玩的东西很少,大多玩具都是父辈们手工做的。”李海平说,自己正式学做兔灯是从十多岁开始的,双手被竹丝戳破也是常事儿。“这东西三分靠教,七分靠自己学,从断料、画尺寸到配色、装车轮等等,每个环节都得把握好,这样才能做什么像什么。”提起做灯,李师傅称,其实大家都可以动手来做,但和做所有事一样,如果想要做好,就得用心钻研。“一盏兔子灯连灯身裁片加兔毛条糊完,大约需要用去长80厘米、宽50厘米的拷贝纸2张,这种纸可以很容易买到”;“就胶水而言,透明的工程用液态胶比固态胶或白浆糊好,使用一支细毛笔涂抹粘贴的话,不会在纸张上留下难看突兀的色痕”;“糊毛的时候讲究细心、随机,力气更是要拿捏到位,太重可能戳破纸,太轻毛又容易贴不顺”……都是李师傅的经验之谈。

事实上,对普通人而言,“兔子灯”结构中最难搞定的恐怕就数骨架和滚轮了。李师傅坦言,其实轮子的作用不单是滚动,更在于“压稳重心”,“如果轮子质地太轻,灯身在被拖曳时会翘脑袋,重心不稳,兔子灯就可能打翻,有时候被自己身子里的蜡烛点燃烧坏。”李师傅说,一只好的兔子灯,一定要做到“不翻身、不低头”。“事实上,很多传统手工艺都是有讲究的,它们科学传承了祖先的智慧,值得今天聪明的年轻人好好钻研。”

暖心“陪伴”:一年要做上千个

1979年,李师傅花2小时扎的一个简易花灯第一次在南京出售。他说,虽然只卖了几毛钱,但心里却是抑制不住的高兴。自那以后,在酒厂工作了一天后回到家中,李师傅总还得扎上一两个灯才能安然入睡。2006年,因为酒厂改制,李师傅便回到家中,专心扎灯。

“就是喜欢,所以每天都得做一两个,心里才舒坦。”李师傅说,自己这几年平均每年都得扎上近千个花灯和兔灯,扎好了就放在家里的仓储间,平时不出售,留着到元宵节前三天再到市民广场上摆摊售卖。“现在算是一年到头都在做兔子灯,否则根本不够卖。”李师傅表示,虽然一盏中小型兔子灯的成本比较低,铁丝、铁架、纸、木轮、蜡烛等材料,十几元就能搞定,但贵的是人工。一盏兔子灯如果利润30元,耗费4小时制作,每小时的工钱也只有七八元。“这对于许多商家来说是比较微薄的利润,很多人也因此不再制作销售,并不是不喜欢手工兔子灯,而是很多人没功夫做,我就替他们保留这份乐趣,这可是用机器做灯不能体会到的快乐。”

而让李师傅感到欣慰的是,卖了十来年手工兔子灯,市民们的热情依然不减,还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了购买手工兔子灯的行列,“大家还是喜欢这些手工的、传统的东西。”而他也有了自己的心愿,“这是最传统的东西,我想把它坚持下去,直到实在做不动的那一天。”

(荆红 丽娜 文/摄)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