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自然村名趣谈

核心提示: 江苏省丹阳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位于丹阳市域东北部,辖区总面积168.3平方公里,早在5000多年前,域内就已有人类活动,先民们择地而居,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400余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自然村落。

■ 开史 洪汉宝

江苏省丹阳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位于丹阳市域东北部,辖区总面积168.3平方公里,早在5000多年前,域内就已有人类活动,先民们择地而居,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400余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自然村落。由于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建村年代各异,因此这些自然村的村名大都带有浓厚的地方味、文化味和历史味,细细品来,很有风味情趣,而这些村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七类:

第一类,以姓氏命名。开发区以姓氏为名的村庄星罗棋布,共有172个,占自然村总数的43.8%。其中有的是以最早入住该村的村民姓氏或村民人数较多的姓氏命名,如洪家村、周家村、贺家村、刘家村、郭家村、邱家村等;有的是以村民人数较多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姓氏命名,如管蒋村、贡潘村、甘贺村、施刘村、焦邬村、胡马张村、毛郭蒋家村等;有的是以村庄所处的地理位置加姓氏命名,如后王村、前刘村、南徐村、北徐村、东周村、南周村、西周村、北周村、上彭村、下彭村、上壮村、下壮村等;还有的是以村庄大小加姓氏命名,如小王村、大贡村、小贡村、大夏村、小夏村、小张村、小刘村、大朱村等。这些自然村在经历了十几代人、几十代人以后,有的虽然建村的族姓早已绝嗣,但村名依旧,如贺巷行政村的蒋家村、荆林行政村的蒋家庄,均因蒋姓村民最先入住而得名。现今村民中虽已无蒋姓,但村民们仍以蒋家村(庄)称之。我们可以从这些村名中了解到开发区居民姓氏分布的大致情况。

第二类,以村庄所在地或附近的自然地理实体命名。开发区地域这类自然村共有59个,占自然村总数的15.0%。这是因为先民们在选择居住地时,一般多选依山傍水之地。因为依山地可防水患,傍水则取用方便,所以此类村庄建村时多以所居之地或附近的山岗、湖塘或河湾等命名。开发区域内以“山(坳)”、“岗”命名的有磨盘山下村、文段山村、打雁山村、王家坳村、陈山村、黄连山村、东岗村、沙子岗村、马陵岗村、窑岗村、萧岗村、石人岗村、朱家岗村、琉璃岗村等25个;以湖塘、河湾命名的有窦湖村、杨家湖村、庙头湖村、孙家湖村、魏家湖村、戴家湖村、吴家塘村、黄金塘村、黄鳝塘村、春塘村、东石潭村、中石潭村、西石潭村、河头村、下湾村、长湾村、后湾村、步圩湾村、东湾村、蒋家湾村、上湾村、北湾村、西湾村、泉湾村、蛇湾村等34个。通过这些自然村村名,可以使我们大致对那里的地形地貌有一粗略的了解。比如镇北行政村的杨家湖、孙家湖、魏家湖、戴家湖等自然村给人的第一印象,那里应该有湖泊,而事实上,这些自然村所在地域原名水湖,为古练湖一部分。再比如大泊岗行政村的大泊岗村、东岗村,看到这“岗”字,自然会使人联想到那里应该是高岗之地,而事实也正是如此。

第三类,以“巷”、“庄”命名。这些自然村建村时间大都较早,规模亦较大,村庄内存有或曾经建有巷道等。开发区地域这类自然村共有52个,占自然村总数的13.2%。其中以“巷”命名的有上善巷村、杨巷村、路巷村、吴巷村、洪巷村、史巷村、周巷村、后巷村、社巷村、井巷村、前巷村、中巷村、三城巷村、徐巷村、颜巷村、吴巷村、陈巷村、张巷村、李巷村等29个;以“庄”命名的有硕仁庄、晓庄、霞庄、东庄、远庄、南庄、前庄、黄坡庄、黄荻庄、后庄、张庄、单家庄、王庄、束家庄等23个。这些自然村村名,可以使我们粗略了解这些自然村落的布局、规模等等。

第四类,以桥坝、寺庙、观堂、楼阁、渡口等建筑命名。开发区地域这类自然村共有26个,占自然村总数的6.6%。其中以桥坝命名的有荆村桥村、三城桥村、虞家桥村、东洋桥村、木桥头村、胡家桥村、薛桥村、殷家坝村、黄泥坝村、古塘坝村等11个;以寺庙、观堂命名的有前艾庙村、邵道庵村、孝感寺彭家村、龙城村、后天庵村、前观村、大后观村、小后观村、后天庵村等9个;以楼阁命名的有平楼下村、高楼下村、小楼下村、门楼村等4个;还有以渡口命名的张官渡村等。通过这些自然村村名,可以为我们了解开发区的古老建筑、水利设施、寺庙分布、佛教状况以及民俗变迁历史等提供极有价值的资料。

第五类,以数字冠以村名。开发区地域这类自然村共有25个,占自然村总数的6.4%。其中有的是原练湖农场耕作队的职工居住地在练湖农场改制后改建的自然村,如一村、二村、三村、四村、五村、六村;有的是以该村民居规模命名,如三五间村、七间下村;还有建山行政村的五条路村,则因村前原有5条道路通往村外而得名。

第六类,以吉祥嘉言命名。开发区地域这类自然村共有9个,占自然村总数的2.3%。古时,人们常怀着祈求祥瑞、向往幸福的美好愿望,这些愿望也通过自然村的村名反映了出来,如麒麟村、小麒麟村、丰岗村、居安村、利市村、霞庄村、花园村、阔达村、永家村等。

第七类,其他类。开发区地域这类自然村共有50个,占自然村总数的12.7%。这些自然村村名五彩缤纷,但每一个村名的背后也多半有来历、有故事、有传说。溯源村名及其相关的故事,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如晓星行政村的前小辛村,因秦始皇曾在此修筑过驰道“小辛道”而闻名;再如马陵行政村的前、后马陵村,因两村之间的土墩传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之妻马娘娘之陵墓,俗称马陵,故名;再如建山行政村的土门口村,因该村村后原有条南北通道,左右两边是山,形似土门,故名。还有镇南行政村的铺下村、祈钦行政村的后镇村等,据传,过去这些村落都曾存在着活跃的经济活动,而今虽然繁华不再,但从其沿袭至今的村名中却可以反映出当年的喧嚣与热闹。

村名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一种特定因缘的象征。每一个村名都记载着当地先民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开拓荒蛮,繁育子孙,耕读持家,追求梦想的艰辛与奋进。而今,虽然不少村名的本义已经在沧桑变革中模糊了,还有一些村庄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现代文明的冲击消失了,但后人能凭借这些名称勾起对那些逝去历史的记忆和时光荏苒中,回味曾经的往昔,牵动温热的乡土情怀……

 

责任编辑:汤剑蕾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