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丹阳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摘要)

核心提示: 今后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领跑镇江、争先苏南,坚持稳中奋进、创新转型,坚持产业强市、生态领先,践行新理念、实现新崛起,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全力建设充满创新活力的“强富美高”苏南现代化工贸名城。

践行新理念 实现新崛起 全力建设充满创新活力的现代化工贸名城

——在中国共产党丹阳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

1469612950_91669300

市委书记陈可可作十二届市委工作报告。

 

创新实干的五年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丹阳应对重大挑战、经受重大考验、取得重大发展的五年。在省委和镇江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领跑镇江、争先苏南”,同心同德、创新实干,以十项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全局工作的提升,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各项事业协调并进的良好态势。

五年来,我们突出科学发展、稳中奋进,综合实力稳步提升。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积极应对风险挑战,促进经济企稳回升。去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达1070.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0.1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2.2倍和2.3倍;工业销售收入五年翻一番,达2712.9亿元。累计新增亿元企业59家、上市挂牌企业39家,各类上市挂牌企业总数达46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4.6%、机械化水平91.8%,新型经营主体规模经营面积占比57%。沃得、天工、大亚荣登2015年全省营业收入百强民营企业榜。工业经济发展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第28位,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第18位。

五年来,我们突出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发展质态持续优化。积极适应新常态,全力以赴调结构、促转型,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占比41%、服务业增加值占比44.7%,分别提高16个百分点和6个百分点。科技进步贡献率60.7%,研发投入占比2.4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45%,提高9个百分点。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7人、省“双创计划”人才62名、院士工作站5个、省级研发平台15家,新增两化融合示范企业50家、各类高新技术企业128家。“6+1”园区加快建设,产业“三集”有效推进。创成省级高新区,开发区科创园被评为国家级孵化基地,高新区科技小镇被评为省级孵化器。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国家长江中下游农业综合试验站”落户丹阳。

五年来,我们突出区域统筹、功能提升,城乡建设扎实推进。优化城乡规划,完善配套设施,不断提升城乡发展水平。坚持规划引领,建立和完善规委会规程,修订城市总体规划、市镇村布局规划,编制一系列专项规划。连续三年实施30个公开承诺当年竣工项目,城乡功能进一步完善。重点片区加快改造,姜家园、城河北路西侧、万善公园等片区棚户区改造总面积53.8万平方米。交通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S241、S308、导皇线、丹桂路东延、齐梁路南延、南三环大桥、人民大桥等重点交通工程,改造优化西城区、开发区、高新区和眼镜城等片区路网,全面完成农村道路提档升级。新增城乡公交54条,镇村公交开通率100%。新增停车泊位3300个。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建成国际眼镜城二期、金鹰天地、吾悦广场等一批城市综合体。新建丹凤公园,改建万善公园、人民公园。建成职教园等一批学校,开工建设南师大中北学院迁建工程。积极推进人民医院等一批卫生设施建设。建成一批区域供水、供电、供气、雨污分流等重点基础设施。建立完善城市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大城管、数字化”的城市管理新格局。积极推进美丽宜居镇村建设,全面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开发区建山村创成镇江第一个全国美丽宜居村庄。

五年来,我们突出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落实生态功能区布局规划。淘汰落后产能,关转迁化工企业141家,关闭电镀企业16家,建成电镀整治园区,46家企业入驻。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内城河、城北分洪道、九曲河(城区)护岸等一批水环境工程。新建城乡污水管网500公里。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太湖流域考核断面水质持续改善。大运河“四改三”、丹金溧漕河“五改三”基本完成。积极推进香草河、利民河、上新河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有效提升防洪排涝能力。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宕口整治和生态修复,完成练湖总体规划和上练湖企业搬迁。

五年来,我们突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按照改革目录清单,加快政策落地,各项改革有序推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并联审批,编制公布行政权力等3张清单,在全省率先实行“三证合一”和“一照一码”,全面推进不动产登记。成为全省首家“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创成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军民结合)”。整合沿江三镇成立丹北镇,设立练湖度假区,开发区两轮区划调整到位。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土地征使用、户籍和公共财政均等化等制度改革,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开放步伐,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2.3亿美元、进出口总额115亿美元。

五年来,我们突出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社会民生协调发展。积极顺应群众的需求,实施一系列民生政策,办成了一大批惠民实事。五年民生平均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5.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从2.01:1缩小到1.94:1。累计新增就业8.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社会保险覆盖率98.5%,新农合转居民医保5万人。完成两轮“扶村帮户”脱贫任务。成立市慈善总会和各镇(区、街道)分会,募集资金1.8亿元。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现代化建设基本达到省定标准。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施重大疾病保障和大病保险制度。建成文化广场142个,成功举办首届丹阳眼镜文化旅游节。建成全民健身中心,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平方米。依法治市全面推进,“平安丹阳”、“法治丹阳”建设持续深化,信访维稳工作取得实效。

五年来,我们突出从严治党、优化作风,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三作为”专题教育,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十项规定,开展十项专项整治,推进中央和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作风问题整改率100%。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张雅琴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完成乡镇党委换届工作,改进竞争性干部选拔机制和乡镇“三类人员”集中调研等工作得到中组部肯定。完成超职数配备干部清理任务。扎实推进“双型”党支部建设,5名同志被评为省“吴仁宝式优秀村书记”。在全省率先开展党员“先锋亮绩、积分管理”工作,涌现出张叶宏等一批优秀共产党员。构筑“1+46”全面从严治党等长效管理制度体系,强化“两个责任”,推动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市人大积极开展专项评议和述职评议,乡镇人大“三有六规范”模式、全口径财政预算监督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市政协聚焦发展热点难点,认真开展协商议政、民主监督等活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尽责尽力。统一战线、人民武装、老干部、档案、党史、侨务、科普、双拥、工青妇、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市上下形成了齐心协力促发展、团结拼搏干事业的良好局面。

  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

担当是应对危机的法宝。只有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才能化解发展中的矛盾,实现转型中的提升。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利器。只有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才能在发展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实干是攻坚克难的关键。只有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才能在严峻挑战中厚植新优势、实现新发展。团结是干事创业的根本。只有凝心聚力、众志成城,才能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汇聚起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肩负起实现新崛起的历史使命

今后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领跑镇江、争先苏南,坚持稳中奋进、创新转型,坚持产业强市、生态领先,践行新理念、实现新崛起,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全力建设充满创新活力的“强富美高”苏南现代化工贸名城。

围绕这一指导思想,今后五年的总定位是:践行新理念、实现新崛起。

践行新理念、实现新崛起,必须在产业转型上走在前。崇尚创新,努力实现产业体系更加完备、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区域创新能力更强,着力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创新经济发展高地,工业经济实力在全国百强县排行榜上占据更领先的位置。到2020年,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均突破50%。

  践行新理念、实现新崛起,必须在城市发展上走在前。注重协调,努力实现水乡特色更加鲜明、商贸经济更加发达、城市形象更加靓丽,着力建设繁华城市与美丽乡村相得益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沪宁线上新兴的地区中心城市,加快迈向现代化中等城市。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0万人。

践行新理念、实现新崛起,必须在绿色生态上走在前。倡导绿色,努力实现生产方式更加低碳、生活方式更加绿色、生态机制更加完善,着力建设经济与生态互促共进、产业与环境共同提升的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到2020年,万元GDP能耗下降10%,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天数比例超过75%,地表水优于三类水质的比例达70%。

践行新理念、实现新崛起,必须在开放发展上走在前。厚植开放,努力实现开放视野更加宽广、开放平台更加优质、开放机制更加优化,着力形成诚信包容、集聚吸纳的投资兴业热土。到2020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外贸进出口160亿美元、市外民资1000亿元。

践行新理念、实现新崛起,必须在民生共享上走在前。推进共享,努力实现生活更加富裕、保障更加有力、公共服务更加均等,着力建设生活舒适、创业安心、秩序良好、文明友爱的幸福城市。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精准扶贫任务全面完成,群众法治满意度90%以上,公众安全感92%以上。

 

实现新崛起的战略举措

实现新崛起,一切在于干。今后五年,我们要按照“领跑镇江、争先苏南”的总要求,围绕目标,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全力构筑“五大新高地”。

(一)坚持创新驱动,全力构筑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新高地。

1.提升产业层次。做强先进制造业。坚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并重、优化布局与提升层次并举、去过剩产能与添优质增量并进,推动丹阳由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迈进。抓住用好低空开放和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大力发展和提升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建设通用机场。做优现代服务业。坚持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协同并进,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文化创意、高端医疗等生活性服务业。做精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优化载体功能。统筹优势资源,创成国家级开发区,省级高新区跻身全省前列,着力打造集聚高端人才、高端技术、高端产业的创新发展龙头。按照“产城融合、人口集聚、文化彰显、旅游休闲”的标准,充分发挥现有产业基础和自然资源优势,着力建设3~5个“小而美、特而强、聚而合”的特色小镇。

3.强化科技创新。培育创新主体。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和创新投入,全面加强理念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着力转化一批科技成果,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创建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构筑研发平台。新增5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5个省级工程中心,着力打造10家以上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和专业化科技孵化器。引进高端人才。全面落实“丹凤朝阳”人才计划,完善柔性引才机制和人才服务体系,不拘一格、不惜重金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经营管理、专业技能、法律财务等各层次人才。

4.激发企业活力。降低企业成本。全面落实各级减税降费政策,特别是通过审批制度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向市场主体传递鲜明信号,提振发展信心。强化风险防范。构建企业信用体系,规范红黑榜发布制度,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务和各类违法金融活动,加强各类债务风险的监测预警,维护良好金融生态。优化服务环境。强化“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快转换服务理念,简化服务流程,提升审批效率,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便捷式、精准化服务。提升企业质态。全力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做优做强,培育一批国内有地位、世界有影响的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鼓励中小企业转型发展,争做细分市场的“单打冠军”。

(二)坚持统筹协调,全力构筑功能完善、文化彰显的城市发展新高地。

1.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统筹各类空间规划。发挥城乡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严格依法执行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持之以恒抓落实。

2.优化城乡现代功能。推进老旧小区环境改善和有机更新,落实国家棚户区改造政策,大力推进城市棚户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到2020年,基本完成改造任务。依托大运河滨水空间,启动建设集城市休闲、历史文化于一体的城市生态轴。加快构建以贤桥商圈、吾悦商圈、眼镜城商圈为核心的服务业集聚区。充分挖掘地上地下空间潜力,建设停车楼、地下停车场等立体停车设施,努力缓解城市停车难。

3.优化城乡交通格局。重点建设S357、镇丹高速、齐梁路南延(二期)、南三环东延、镇丹二通道、滨江快速通道和丹金路、丹句路改造等工程,持续推动农村道路提档升级,打造城乡半小时交通圈。改造提升城市主次干道,打通城区断头路、瓶颈路,完善微循环。加快姜家园、城河北路西侧、华南、练湖等片区路网改造,建设北环路跨运河跨铁路东延工程,实施新民路、丹凤路、城河路等道路提升工程。

4.优化城乡文化特色。加快修建西门老街、南门老街,改造张家大院、林家大院,修缮三吕故居和华东财经委旧址,规划保护葛城遗址,建设凤凰山遗址公园。建成南师大中北学院,形成图书馆、音乐厅、体育馆、博物馆等设施共建共享的城市文化社区。深入开展美丽镇村创建活动,加大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古村落保护力度,加快发展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镇村。

5.优化城乡治理服务。深入推进城乡综合环境整治,着力治理交通秩序、广告设置、物业管理等突出问题。创新城市治理方式,推进大数据中心、智能停车、智能照明等一批项目,加快构建智慧城市基本框架。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引领,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抓起,以市民素质提升推进城市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三)坚持绿色低碳,全力构筑水清岸绿、宜居宜游的生态文明新高地。

1.强化环境保护。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紧盯主要污染源,落实各项措施,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逐年提升。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强化土壤环境综合监管,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管理,有序修复城市建成区内重点污染场地。

2.强化低碳发展。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着力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兴产业。严格控制增量,对产业项目的引进和落地,从环评、能耗等方面提高准入门槛,把污染源拒之门外。

3.强化水环境整治。借鉴“五水共治”经验,把水环境整治作为重点生态工程,实施五年行动计划。做美水景观,加大黑臭水体整治力度,改善内城河沿岸滨水景观带和市民休闲空间。做优水生态,大力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处理能力,加快实现城镇污水管网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本全覆盖。做好水安全,深入开展饮用水源地整治和备用水源地建设工作,加快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优质水。实施九曲河整治、新孟河拓浚延伸、大吴塘水库扩容、长江堤防提升等工程,全面提高防洪排涝标准。

(四)坚持深化改革,全力构筑活力涌动、内外联动的开放发展新高地。

1.在改革创新中激发活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时间压缩、审批提速、办事方便作为衡量简政放权成效的标准,严格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服务清单,限制自由裁量权,确保“清单之外无权力、清单之内必须为”。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争取更多的信贷资金,引进创投、风投、天使投资,设立各类产业基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

2.在扩大开放中拓展空间。提升利用外资质量。聚焦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积极引进一批超亿元的产业链核心项目、延伸拓展项目和服务配套项目。扩大出口优势。优化出口结构,扩大一般贸易、服务贸易,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创新“走出去”方式。鼓励优质企业走出国门开展跨国兼并重组,到国外收购企业和研发机构。优化招商环境。完善招商政策,加强以商引商、服务招商、环境留商,优化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引得进、落得下、留得住。

(五)坚持以人为本,全力构筑幸福安康、文明法治的民生共享新高地。

1.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改善就业环境,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全力促进就业创业。实施精准扶贫,深入开展“扶村帮户”达新标活动,落实各项精准帮扶措施,加大重点片区整体帮扶和结对挂钩帮扶力度,不断完善扶贫长效机制,全面完成脱贫目标任务。健全社保体系,加快推动金保工程,实现“五险合一”。

2.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教育上,新建一批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确保全市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达到省定要求。卫生上,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分级诊疗制度,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疗服务重心下移。文化上,健全完善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标准建设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打造“15分钟文化圈”。体育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入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和设施共享,构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养老上,推进医养一体机构建设,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

3.不断完善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把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努力营造“三安”发展环境。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任务

实现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各级党组织要坚决落实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为实现新崛起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一)注重思想引领,强化不忘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定理想信念。深入系统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夯实理想信念的思想基础,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严格党内生活。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践行“四讲四有”标准,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坚决维护中央和省市委的权威,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和省市委保持高度一致。

(二)注重队伍建设,强化真抓实干、敢于担当的鲜明导向。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20字好干部”标准,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干部。深入推进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十项规定,深入开展“效能革命”,坚持问题导向,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推进作风建设。大力弘扬担当精神。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积极鼓励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全力营造为担当者担当的政治氛围。

(三)注重基层基础,强化服务群众、执政为民的战斗堡垒。强化管党责任体系。各基层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提高服务群众能力。提升带头人能力素质,持续深入开展书记党建看齐行动。深化“四有”民情服务处理机制,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建强党的基层组织。推广“村社合一”党建富民工作模式,不断提升村级党组织引领发展的水平。

(四)注重反腐倡廉,强化风清气正、廉洁奉公的政治生态。坚持强化责任。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组织要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严格执行双报告、“一把手”述职述廉、一案双查”等制度,加强管理考核和监督检查,推动责任落实常态化,做到压力层层传递,责任层层落实。坚持挺纪在前。认真贯彻执行党章和《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加强对遵守党章、执行党纪党规情况的监督检查,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发挥问责的震慑效应,真正用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坚持严惩腐败。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不”刚性要求,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始终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重点查处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五)注重统揽协调,强化同心同德、励精图治的发展环境。健全党委决策机制。深刻领会党委(党组)工作条例基本思想,准确把握《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精髓,完善各级党委议事决策的相关制度,规范各级党委的议事范围、程序和规则,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积极发挥各方作用。支持人大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支持政府深化改革、进一步打造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政务环境,支持政协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中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全力汇聚各方力量。不断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作用,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宗教、对台、侨务、档案、双拥、老干部等各项工作。

责任编辑:dydaily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