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庭农场成为现代农业的“新引擎”

对我市家庭农场发展情况的调查

核心提示: 家庭农场是近几年来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

8

家庭农场是近几年来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家庭农场”的概念,它是继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后又一种农业经营主体。为加快培育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苏南唯一的全国产粮大县,我市把发展家庭农场作为“三农”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着力扶持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力地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

多措并举促新型农业主体发展,家庭农场总数突破300家

家庭农场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为助推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我市多措并举,从建立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明确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措施、帮助家庭农场量身定做“保证保险贷款”、为家庭农场主设计“记事本”、促使农村承包土地向家庭农场流转等5个方面加强引导和扶持,全市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引擎。

“2013年,我市就在镇江市第一个出台了做好专业大户认定管理和家庭农场工商注册登记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使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有了具体的认定标准或‘门槛’,此举在全省也是领先。”市农经部门有关负责人说,我市明确提出,家庭农场是指具有本地农村户籍的经营主体,且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必须符合“七个有”,即有一定的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有一定的农业生产经营技能、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有紧密的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有家庭生产经营的风险保障机制、有特定的地理区域限制、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为扶持家庭农场发展,2014年,我市专门出台了相关文件,从财政、税收、用地、信贷、保险等方面制定了具体扶持政策,并严把审核关,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奠定基础。去年,我市对评选出的9家“丹阳市级示范家庭农场”,每家奖励3万元;对往年荣获省和镇江市级的示范家庭农场,在原有省和镇江市项目资金扶持补贴的基础上,市财政也分别给予其奖励2万元和1万元。此外,我市还对家庭农场制订了贷款贴息政策,对到银行贷款的65家家庭农场主,市财政给予他们两个百分点的贴息。

从2014年7月开始,我市在全省率先推出了家庭农场保证保险贷款的试点,政府“不兜底”,农民不用抵押、担保就能很快拿到银行贷款,此举重点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农民的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截至去年12月,我市已为38个家庭农场投放保证保险贷款1260万元,2016年计划投放家庭农场保证保险贷款1500万元。

针对众多家庭农场主文化层次不高、不善管理的现状,市农委于2015年专门为全市家庭农场设计了一套记事本,用以家庭农场主进行生产记录、产品销售记录和财务收支及流水账等的记录。这一办法有利于掌握家庭农场最新经营动态,促使其加强管理和财务核算。

为了鼓励发展粮食类家庭农场,从2014年开始,我市把省级土地流转补贴项目优先向种粮家庭农场倾斜,土地流转补贴全部奖励给粮食类家庭农场。2015年全市共为种粮家庭农场发放土地流转补贴75万元。

截至去年底,我市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共有316家,其中粮食类占61.7%,园艺类占10.3%,水产类占3.9%,种养结合类占23%,畜牧类占1.1%。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占全市农户承包面积的55%,涌现出了一批特色示范家庭农场。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2家,镇江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4家。

化解“谁来种地”难题“农二代”家庭农场显身手

家庭农场的发展壮大,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村青壮劳力大量进城务工带来的“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共性难题,而且通过这一载体和好的形式,培养造就了一大批职业农民,并吸引了一批“80后”90后”主动回归农村,推动了现代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高效化生产经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

调查发现,家庭农场在我市新型农业主体中最具活力,它最能激发家庭成员的活力,充分发挥农场主的积极性。“在我市,凡家庭农场种植效益好的农场主都是职业农民,他们不仅会种会管是‘种田能人’、土专家’,同时在农机方面也是个多面手。”市农经部门有关负责人说,在政策的激励和农村的巨大发展潜力的吸引下,我市不少“农二代”回乡争当家庭农场主和新型职业农民。

延陵镇宝林村志南家庭农场主原在江苏大亚集团上班,前些年辞职回家种粮。他的家庭农场成员有4个人,其中主要劳动力3人,占地142亩,农场以每亩500斤稻谷的保护价支付农民土地流转费。通过积极发展稻鸭共作、富硒大米,志南家庭农场创立了自己的“延林大米”品牌,并通过了无公害认证,还向市场推出了认养稻谷模式,种植效益可观。珥陵镇黄埝上店村的陆韦栋前年大学毕业,去年放弃在常州一家机械厂的工作,回乡和父亲成立了家庭农场,当起了“农业创客”。他说:虽然工厂月薪有3000多元,但城里生活开支大;如今回家种田,既能顾家,挣的钱又比在厂里多。”回乡种田的陆韦栋不是简单地重新挽起裤脚下田,而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成立全流程的现代化农机服务。育秧时节,用最新育秧流水线播种机,每亩能净赚七八十元,一季可插秧2000多亩。

“农二代”加盟家庭农场,还给“只会种不会卖的父辈”带来了互联网思维。延陵镇延星村中专毕业的史杨平帮父亲在成立“锁虎家庭农场”的基础上,还根据当地农民种植扬花萝卜的特色,组建了扬花萝卜专业合作社,还开了网站,线上线下同时销售。史杨平说,我每天在网上了解萝卜市场信息,价格低迷时,就用保鲜库储存,行情好转再卖。”今年春节,萝卜俏销,价格翻番,批发价卖到6元/公斤。

据统计,我市有300多名在大城市就业的“农二代”重新回归田野,甘当家庭农场主。他们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利用现代技术,有全新的销售理念,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现代农业发展。目前,全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已达85%以上,高效农业面积达到46万多亩。

重在加强扶持,规范化发展是方向

家庭农场作为种养大户的升级版,它的界定、管理、考核等是否科学规范,直接影响到家庭农场的发展和壮大。虽然丹阳家庭发展取得了良好成绩,但农业作为弱势产业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且家庭农场的品牌、标准意识等方面还有待提高,潜力还需充分挖掘。下一步,我市将加强政策扶持,促进家庭农场规范化发展。

据市农经部门介绍,首先是在政府扶持方面严格把关。家庭农场主一定要是职业农民方能扶持,以进一步挖掘家庭农场的发展潜力,做大做优农业特色。

其次,要进一步落实好扶持家庭农场的文件。加大农业设施用地和农机库房建设等扶持政策的落实,并细化政策补贴资金,更多地向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倾斜,继续完善贷款贴息、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等,继续引导承包土地合法有序向家庭农场流转,并在土地整理及农田基础设施项目给予支持,充分保障家庭农场的土地经营权,保障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是提高家庭农场的农业保险额度。目前实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还是普惠制度,处于低水平广覆盖。如我市水稻最高保险金额是550元/亩,小麦400元/亩,今后要将保额提高到水稻750元/亩,小麦550/亩。通过进一步提高种植业保障水平,使家庭农场一旦遇到自然灾害能获得更多赔偿。

四是增强家庭农场主的品牌意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农产品要提升竞争力,必须树立品牌,以品牌开拓广阔市场。要引导农场主进一步拓宽家庭农场的从事领域,努力向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延伸或转型为服务型农业,通过走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之路和走精品化、品牌化路线,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加农业综合效益。

五是推进家庭农场规范化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家庭农场名录制度,要通过建立省市县三级名录,对家庭农场进行动态化管理,做到优胜劣汰。镇(区)农经部门也将加强监督管理,帮助家庭农场,加强管理和财务核算,建立相对齐全的农场管理制度、农事记录、生产台账、财务收支记录等,实行科学化和规范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此外,还要加强家庭农场主的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家庭农场经营者的科技素质,促使其成为懂生产,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确保其依法经营和健康发展。(王金耀王小莉蒋须俊)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